“咱們算學的第一堂課,認識工具——算盤。”
李牧承認真聽著先生講解,時不時還翻一翻算學專用書本,發現前麵幾頁寫的都是一些基礎算盤的知識,馮先生正一板一眼的講著這些有些枯燥的知識。
這種基礎常識性的東西,對李牧承來說難度不大。
關鍵是這玩意兒他是真會啊,畢竟以前這都是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的知識,甚至他還能記得幾首關於算盤口訣的打油詩。
瞥了一眼自己宿舍裡其他幾個同窗,此刻正認真學習,尤其是那個小胖子聽得格外認真,但眼裡還透著一絲迷茫,顯然是沒太聽懂,正在努力消化的迷茫樣兒。
……
“好了,我先給你們出幾道簡單些的算學題目,現在都拿起筆將題目幾下。一會兒你們自己扒拉算盤珠子計算清楚後,將答案寫在草紙上交上來。”
將算盤規則講清楚後,馮先生開始布置課堂小考。
李牧承真的是懶得記題目了,這種剛報出題目就能得出答案的題,有啥好記的?
隻是同窗們都在記,若是隻有他一個不動筆的,先生肯定要訓他的。
於是,李牧承拿起筆,在上麵不光記好了題目,還在題目後麵順手寫上了答案。
一共二十道題,馮先生更是在說完題目後又添了一句——
“二十道題,答對十五題或十五道題以上,中午吃飯時可以拿木托盤。答對十題或十題以上,十五題以下,可以拿盤子。”
“答對十題以下,隻能吃饅頭。晚上要自覺留在這兒加練。全都答對的,可以額外得到一個雞腿兒作為獎勵。”
李牧承這才知道,原來走讀的同窗中午也是要在私塾吃飯的。
當然,家裡麵給帶了鹹菜和一小碟菜的作為加餐也可以,畢竟有些學生確實接受能力不強,學得比較慢。
家裡人疼孩子,怕孩子吃不到好東西長不高的也是有的。隻不過礙於私塾也有私塾的規矩,不敢太放肆而已。
隻是這樣的人家極少,大部分還處於吃不飽穿不暖的階段,能有錢送來私塾上學就算好的了。
李牧承裝模作樣的也跟著打了會兒算盤,畢竟上頭還有馮先生瞧著呢。
但比起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接觸算盤的同窗來說,李牧承的速度就顯得快多了。
很快就熟練的李牧承扒拉算盤珠子的樣子看起來極為賞心悅目,宛如一幅畫一樣。
等李牧承在草紙上把答案認認真真一筆一劃的寫好後,也沒忘了寫上自己的名字——
黃字班,李牧承。
馮先生也是沒想到竟然有學生速度能這麼快,要知道他當年第一次接觸算學的時候,扒拉算盤珠子都快把他自己給扒拉哭了。
再加上那算盤也都不怎麼結實,動不動就扒拉不動,要麼扒拉一顆珠子動三四顆,很考人心態的。
李牧承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些快要散架子的算盤是馮先生費了好大力氣湊的,為的就是鍛煉學生們的算學能力的同時,還能鍛煉記憶力和心態。
好在馮先生並不是那種看到李牧承速度快就覺得他是隨意寫寫畫畫交差要跑的壞學生,反而接過李牧承遞過來的草紙,認認真真的拿起桌上早已謄寫好的答案比對了一下。
馮先生的眼睛瞪圓了。
馮先生狠狠閉了閉眼,睜開後又對了一遍答案,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樣伸手狠狠揉了揉,又對了一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