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借著全縣“農耕大會戰”的東風,迅速鋪開。
417個自然村的村長敲著銅鑼在曬穀場高聲宣講,236個行政村的村書記帶著算盤走家串戶、一絲不苟地核對賬目。
四十多萬雙粗糙的手,攥著形形色色的舊幣,在銀行和兌換點前排起蜿蜒的長龍。舊幣兌換已然全部完成。
金圓券成了糊牆的廢紙,叮當作響的銀元被收進了縣銀行的鐵皮櫃子深處。
供銷社的玻璃櫃台,成了這新氣象最耀眼的櫥窗。
集會和廟會上,鄉親們擺著自家編的竹篾巴鬥、榫卯嚴絲合縫的板凳條子,可供銷社的玻璃櫃台裡,
裡麵陳列著彆處難覓的稀罕物:上海產的紅燈牌收音機、天津來的海鷗手表,連鐵殼暖水瓶都泛著鋥亮誘人的光澤。
離縣城近的村民總愛擠進來瞧個新鮮,櫃台前常常水泄不通。
這天上午,一個頭戴破舊草帽的老農,費力地擦著脖頸上滾滾而下的汗珠,好不容易才擠到櫃台前。
他黝黑的臉上刻滿風霜,粗糙的手指在衣襟上局促地蹭了又蹭,才從懷裡摸索出一個用手帕層層包裹的小包。他小心翼翼地解開,露出幾張簇新的紙幣和幾枚亮閃閃的硬幣。
“同誌,”他聲音乾澀沙啞,帶著濃重的鄉音,“給俺扯三尺藍布,再稱…再稱兩斤鹽。”
頓了頓,他又從背後解下一把用布條纏著的舊鐮刀,遞進窗口,“這刀口卷了,勞煩…勞煩給俺換個刃口利的。”
陳朝陽就在這熙攘的人群中。他個子中等,穿著一身洗得發白、幾乎看不出原色的灰布短袖,戴著個草帽,混在人群中毫不起眼。
他剛從北邊一個偏遠的村子回來,褲腳上還沾著沒拍乾淨的黃泥。
他習慣這樣“沉下去”,聽聽最底層的聲音。此刻,他站在供銷社靠裡的一個角落,目光掠過貨架上略顯空蕩的日用品,耳朵卻捕捉著櫃台前的每一絲動靜。
“……同誌,您點點?”說著,老漢粗糲的手指捏著幾張簇新的紙幣,又摸出幾枚硬幣,把幾張沾著汗漬的鈔票遞進窗口。
售貨員小魏是剛從培訓班結業的姑娘,接過老農的錢,指尖微微發顫。她仔細地點數著,生怕出錯。
忽然,她清秀的眉頭不易察覺地蹙緊了,手指在其中兩張嶄新的壹仟圓紙幣上反複摩挲,又對著窗口射進來的光線,仔細地辨認著。
“大爺,”她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和歉意,
“您…您再看看這兩張?這…這摸著、瞧著,好像…有點不大對勁兒?”
“啥?不對?”老農渾濁的眼睛猛地瞪圓了,嘴唇不受控製地哆嗦起來,枯樹枝般的手指死死扒住櫃台邊緣,
“咋…咋能不對咧?這…這是俺前兩日在南河沿大集上,賣了兩筐頂好的山杏才換來的啊!簇新的票子!嶄新嶄新的!咋…咋能不對?”
聲音裡帶著難以置信的驚惶和緊張,“家裡…家裡婆娘娃娃就指著這點鹽下鍋哩!這…這可咋整啊!”
“大爺,真的不對!”小魏也急了,她焦急地四下張望,看到供銷社主任張根清正在不遠處整理貨架,立刻像抓住救命稻草般喊道:“張主任!張主任!您快來看看!”
張根清聞聲趕來。
“怎麼了,小魏同誌?”
說著小姑娘把手中的鈔票遞給了張根清,並說明自己的懷疑!
張根清接過那兩張票子仔細端詳,這位經驗更加豐富些,隻消手指一撚紙張的厚度,再對著光一照水印的輪廓,臉色瞬間沉了下來。
他捏著那兩張紙幣,語氣凝重而肯定:“假的。這是假鈔。”
老農一聽,雙腿一軟差點癱倒,情緒十分著急“咋子可能,俺咋就收了假鈔啊,這可咋辦呐。”
旁邊另一個同樣等著買東西的老漢湊過來,壓低了嗓門,帶著同病相憐的憤懣:“老哥,你也攤上了?俺們村王老五更倒黴!
收了三張這樣的‘新票子’,紙薄得跟糊窗戶似的,顏色也發飄,拿到這供銷社來,人家直接說不收!是假的!他婆娘在家哭得差點背過氣去了,說是他半年的辛苦錢打了水漂……”
“假的?”老農如遭雷擊,整個人都佝僂下去,喃喃自語,“假的…俺的杏子…白瞎了……”
陳朝陽全程旁觀,是越聽眉頭越緊,心也一點點沉下去。
“假幣”兩個字,如同兩根淬了冰的毒針,狠狠紮進他的耳膜,直刺心底。
新幣推行才多久?腳跟尚未立穩,這陰毒的鬼影就迫不及待地冒出來了?這絕非偶然!?
他立刻撥開前麵的人,幾步跨到櫃台前,臉上帶著一種沉穩而令人安心的力量。
“大爺,彆慌。”他的聲音不高,卻奇異地穿透了周圍的嘈雜,帶著一種撫慰人心的力量。他目光轉向張根清和小魏,“同誌,把那兩張票子給我看看。”
張根清和小魏立刻認出了這位常在基層走動的書記,趕緊將假幣遞上。
陳朝陽接過,指尖傳來的觸感立刻印證了最壞的猜想——紙張明顯輕薄綿軟,全然沒有真幣那種特有的挺括韌勁。
他不動聲色地將鈔票舉高,對著供銷社窗戶透進來的光線。
第一套新幣,“長耕地”圖案(1948年版)。真幣的線條剛勁有力,油墨厚重飽滿,農人扶犁的手臂肌肉賁張,力量感幾乎要透紙而出。
拉犁驢車的車輪輻條,十六根,根根分明,透著鑄鐵般的冷硬質感。
水印處,“壹仠圓”的數字輪廓雖略顯模糊,卻穩定而內斂,是紙張本身的靈魂印記。
而手中這兩張呢?
陳朝陽的目光銳利如鷹隼,瞬間捕捉到了那細微卻致命的差異:農人手臂的線條顯得軟塌無力;
最關鍵的破綻在車輪!他看得分明——真幣車輪有十六根筆直的輻條,而這張假票,輻條稀稀拉拉,赫然少了兩根!
水印更是模糊,“壹仠圓”的輪廓暈染得像一張哭花了的臉。
一股冰冷的怒意在胸腔裡翻湧。這造假者心思歹毒,手藝卻還欠著火候。
可偏偏是這種半吊子的假貨,在閉塞的鄉村集市上,足以輕易騙走像眼前老農這樣辛勞一年、指望著賣點山貨換油鹽的貧苦百姓的血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