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吉普車碾過煤渣路,停在幾排由日軍舊倉庫改造成的灰磚房前。
斑駁牆麵上,赫然寫著“昌平縣工農技術學校”。
今天羅重文要參觀考察的是昌平的教育工作,其中一項便是技工教育!
這裡沒有氣派的校門,隻有一塊白底紅字的木牌,還未進門,就聽見裡麵傳出的不是朗朗讀書聲,而是金屬的鏗鏘、砂輪的嘶鳴,以及老師們洪亮的講解聲。
羅重文饒有興趣地大步走入。
百平米空間被油汙與鐵腥浸透。
四台老式車床、兩排鉗工台、一座焦黑的化鐵爐分割戰場。
二十餘名學員,裹著補丁工裝的半大娃娃、指節粗糲的老師傅,分布在各個“陣地”。
東側角落,鄭春秋團隊的工程師王振邦,正用粉筆在掛滿劃痕的黑板上疾書齒輪參數。
他腳邊,一台拆解的美製道奇卡車變速箱內臟裸露。
“看這斜齒!”他突然抄起一根斷齒軸,“為什麼設計15度傾角?為了齧合平穩!公差超……”
&nm”的紅圈,“它就叫喚!明天全得返工!”
西側鉗工台,十六歲的周柱正咬牙銼削一塊鑄鐵墊板。
汗珠砸在燒紅的金屬上“滋”地騰起白煙。
老師傅趙鐵錘,原保定兵工廠高級鉗工,叼著旱煙,突然用銅錘敲了下周柱手腕:“抖什麼?力吃在肘!這墊板要裝在75山炮底座上,不平整?震塌你天靈蓋!”
最吸引羅重文目光的,是教室正前方牆上貼著的一張碩大的圖表。
頂端是醒目的標題:“昌平技術工人技能等級評定與晉升路徑(試行)”。圖表核心位置,是一個用紅筆框出的公式:
理論學時×實踐工時=技能等級積分
下方清晰地列出:
積分0100:學徒工,日補小米半斤(掌握基本安全規範、工具識彆、簡單操作拖拉機螺栓複檢)
積分101300:初級工月薪120斤小米+藍工裝(可獨立完成指定工序,如車外圓、鑽孔、山炮輪轂車削)
積分301600:中級工,月薪180斤+呢料工裝(掌握複雜零件加工、簡單設備調試和煤氣機缸體鑄造)
積分601+:高級工/技師,月薪240斤+帶徒津貼(具備工藝改進、故障診斷、帶徒能力,可做炮閂精密裝配)
備注:關鍵工種(如鍋爐、精密測量)需通過專項安全與理論考核。
中級工,高級工需通過《機械製圖》《金屬工藝》理論考試!
每個等級區間,還標注著對應的崗位津貼增幅,以小米折算和可承擔的生產任務級彆(從“昌平1型拖拉機次要部件”到“南口山炮核心部件輔助加工”)。
這不僅僅是一張等級表,更是一份技能變現、價值兌現的路線圖!
“首長,請看這裡。”陳朝陽引導羅重文走向教室後方一個不起眼的公示欄。
上麵張貼著每個學員的名字、當前積分、本周理論學時和實踐工時記錄。
一個名叫“周柱”的學員名字後麵,清晰地寫著:
本周:理論(齒輪測繪原理)6學時;實踐(車削傳動軸實操/質檢)32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