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絕非簡單的官複原職!這是對他的最高肯定!
更是將昌平未來的命運,毫無保留地托付於他的肩頭!
陳朝陽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翻騰的心緒和眼底的濕意,挺直身軀,向羅重文敬了一個標準的、帶著戰場硝煙記憶中無法忘記的軍禮,聲音洪亮而堅定:
“是!感謝組織信任!朝陽保證,恪儘職守,鞠躬儘瘁,帶領昌平全體乾部群眾,將‘試點’建設好,絕不辜負組織和人民的期望!”
“好!這才像樣!”羅重文滿意地點頭,“記住我的話:埋頭拉車,抬頭看路!”
緊接著他展開第二份蓋有鮮紅“華北局”大印的特彆聘書,聲音陡然提升,字字如宣告,響徹清晨:
“但昌平這點地界,裝不下你這份心思了!”
聘書標題赫然:
《關於聘任陳朝陽同誌為華北行政委員會工業廳特彆技術顧問暨京津冀地區軍工生產協調委員會委員的決定》
(華北局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五日)
核心賦權:
“顧問”職權:“列席華北工業廳重大技術決策會議,對全區工礦企業推行標準化、重大技術革新方案擁有建議權及專項質詢權。”
“委員”職權:“參與規劃平津唐(京津冀)地區軍工生產布局、軍民兩用技術轉化項目,協調跨區域(限技術及產能銜接範疇)資源調配。”
“試點”紐帶:“上述職責行使,須以推動‘昌平國家試點’任務為優先載體與核心驗證平台。”
羅重文將聘書重重拍在陳朝陽手中,目光如炬,仿佛要將使命烙進他掌心:
“這個‘顧問’加‘委員’,不是讓你坐辦公室喝茶看報!是給你撕開條條框框、打通關節的‘虎符’!
以後,昌平需要協調天津的精密機床、唐山的特種水泥、甚至北平研究所的稀缺儀器,遇到推諉扯皮、衙門作風,亮出這個身份,直接找他們的廳長、廠長、所長!”
他聲如洪鐘,斬釘截鐵:
“你就告訴他們,這是我羅重文,是華北局,給你背的書!給你撐的腰!記住!你的根在昌平,戰場在車間地頭!但這雙眼睛,得給我盯住整個華北的棋盤!
腦子,得給我謀劃全局的勝負!試點試什麼?就試你這‘立足一縣,胸懷全局,謀定而動’的膽魄與本事!”
陳朝陽心神劇震!這已遠超簡單的複職!“特彆技術顧問”+“軍工協調委員”的身份,在縣級職務之上,為他架起了一座直通大區決策層的橋梁,賦予了一把撬動華北資源的戰略杠杆!
他再次挺胸,敬禮,誓言如金鐵交鳴:
“保證以昌平試點為基,不負華北重托!”
吉普車引擎轟鳴,卷起一陣煙塵,緩緩駛離。陳朝陽緊握著複職決定與燙金的聘書,如同握著滾燙的使命與沉甸甸的未來,肅立在路旁,目送著車輛遠去,直到那抹煙塵徹底融入遠方的地平線。
晨風吹拂,帶著泥土和青草的氣息。他轉過身,望向沐浴在朝陽下的昌平大地——田野間已有早起的農人開始勞作。
前路依然荊棘密布,挑戰如山。但此刻,他的目光無比堅定。火種已得,虎符在握,試點的大旗獵獵作響。
一場立足昌平、輻射華北、關乎國運的宏大試驗,就在這個盛夏的清晨,正式拉開了帷幕。
兩個星期的協調,華北局那200噸優質鋼材的調撥單,轉輾東北大地,於東北局蓋章批示,在幾天後便送到了陳朝陽的案頭。
紙張上鮮紅的大印和“鞍鋼”的標識,無聲訴說著這份資源的珍貴與份量。
在百廢待興的華夏大地上,這絕非戰場上回收彈殼、破槍管熔鑄的“再生料”,
但不可否定的是那些破銅爛鐵,實實在在的在昌平南口機械廠初期的艱難時刻,解決了許多問題,比如打製些粗笨農具和低要求零件,而此次物資是鞍山鋼鐵廠高爐裡流淌出的、成分穩定、性能可靠的正規工業“龍骨”!
其價值,在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份量不用多說。
鄭春秋心中更是欣喜不已。他布滿油汙的手指,用力點在攤開的拖拉機設計圖紙上那些用紅筆重重圈出的關鍵部位:
“陳書記!這…這是造龍骨、造脊梁的料啊!你看這裡——主驅動齒輪坯料!
高負荷軸承座!底盤承重大梁!還有未來標準化流水線構想裡,那些承受核心拉壓的支撐架都靠這些精鋼!”
“這些地方,用以前的回收料,強度不夠,精度不穩,但這200噸鋼鐵綽綽有餘了!”
陳朝陽深以為然。兩人加入周慕白在縣委辦公室裡,整整熬了一個通宵。
圖紙鋪滿桌麵,算盤珠子劈啪作響,討論聲常常穿透薄薄的窗紙。
最終,一份沉甸甸的分配方案出爐:150噸,優先用於製造拖拉機最核心的標準化部件——高精度齒輪、高強度軸承、堅固可靠的底盤結構件。
更關鍵的是,這些拖拉機的底盤很大,可能在不久之後將會應用於戰場,作為移動炮台使用!這一點陳朝陽毫不吝嗇的在文件上直接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這是確保標準化、模塊化、通用化戰略能真正落地生根、形成戰鬥力的筋骨所在!
剩餘50噸,則被周慕白視為“種子鋼”,預留出來,作為建立小型精密零件加工能力的戰略儲備——這是未來製造高精度維修工具、複雜儀表部件,甚至為那個深藏心底的“航空鉚釘”夢想打基礎的希望火種。
幾乎與鋼材調撥單同時抵達的,是華北局調派的二十位頂尖專家。
但到來的遠遠不止20個人,每一位專家都有自己的團隊,學生一同前來!
他們沒有乘坐舒適的轎車,而是擠在一輛蒙著厚重帆布篷的軍用卡車上,風塵仆仆地駛入了昌平縣城。
車停穩,帆布掀開,下來的是一群穿著洗得發白舊長衫或褪色中山裝的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