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其在戰役中表現出的卓越軍事指揮才能、對昌平軍工建設的巨大貢獻、
以及俘獲大量敵軍,尤其是技術兵種和軍官的重大功績,予以最高級彆的嘉獎!將其事跡上報軍委,建議授予更高榮譽!”
“第三,定州戰役戰果及陳朝陽同誌、‘鐵牛’部隊的功績,作為第一次戰役西線決定性勝利的核心內容,立即向北平,向全國人民報捷!標題就用——”
司令員拿起筆,飽蘸濃墨,在一張空白電報紙上,揮毫寫下遒勁的大字:
“定州灣落日,鐵牛震寰宇!誌願軍西線大捷,殲俘英美近萬,克複定州!”
“特等功臣陳朝陽,昌平軍工顯神威!”
“是!”指揮部內響起響亮的回音,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勝利的喜悅和對英雄的崇敬。
司令員最後望向東南方,仿佛能看到硝煙散儘的定州城和那片被落日染紅的海灣,臉上露出期許的笑容:
“陳朝陽這小子,是塊真金!是柄無堅不摧的‘鐵牛犁’!
西線這盤棋下活了,後麵還有更大的仗要打!我看啊,得給他加加擔子!
這朝鮮戰場,需要他這把‘鐵牛’去犁出更多的勝利來!讓麥克阿瑟好好嘗嘗,咱們‘昌平造’鐵拳的滋味!”
捷報與嘉獎令化作電波,帶著大榆洞的狂喜、震撼與對陳朝陽毫無保留的讚譽,飛向北平,飛向全國。
定州城內,硝煙混合著機油的氣息尚未散去。
陳朝陽與39軍,50軍,66軍各部陸續進入城內。
曾經敵24師指揮所內,搖曳的馬燈下,陳朝陽蘸著繳獲的派克鋼筆,在一本攤開的美軍高級軍官日誌本上奮筆疾書。
指揮所外,定州灣零星的海浪聲與近處戰士們搬運繳獲物資的號子聲交織,成為他思考的獨特背景音。
標題被他用遒勁有力的漢字寫下:《論多複雜性戰場如何實現地空一體化的遊擊戰術》。
39軍副軍長吳濤,此刻也是難得的悠閒,端著一個磕掉瓷的星條旗搪瓷杯,裡麵是剛煮好的咖啡,湊過來好奇地瞥了一眼:
“陳部長,這寫啥呢?戰鬥總結?”
“遊擊”二字讓他倍感親切。
陳朝陽頭也沒抬,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聲音卻異常清晰,帶著一種穿透硝煙的冷靜:
“總結?不,吳副軍長,這是對未來戰爭的猜想。我們用血換來的經驗,不能隻停留在經驗層麵。”
他停下筆,拿起旁邊一張被炮火熏得發黑的鬆月裡戰場草圖,點了點上麵代表高地防空陣地和下方美軍潘興坦克集群的標記:
“第一點,重炮集群遊擊戰。這是對傳統炮兵理論的顛覆。”陳朝陽的目光銳利如刀。
“教科書告訴我們,重炮是戰場之王,但也笨重、脆弱,需依托預設陣地,依賴步兵拱衛。
我們呢?把幾十門76毫米野炮變成了‘鐵腳板’!
龍山洞預設埋伏是‘守株待兔’,炮擊安州是‘遠程奔襲’,鬆月裡公路無陣地仰射是‘刺刀見紅’!核心是什麼?”
他自問自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