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對稱!”司令員猛地一揮手,“敵人坦克硬?咱用高炮從側麵、從後麵捅他腰眼!
37炮打潘興坦克,鬆月裡乾得多漂亮,敵人飛機凶?
咱集中高炮高機,在關鍵空域織一張‘鐵掃帚網’,把天給他封了!
敵人軍艦炮狠?咱就用陸炮遠程覆蓋他可能停泊的海域,打不準,也要嚇他一身冷汗,讓他不敢安穩開炮!
陳朝陽管這叫‘跨維度打擊’,我看,這就是專打敵人想不到的地方,用他們瞧不上的武器,乾翻他們最得意的玩意兒!”
司令員的話在指揮部內回蕩,徹底驅散了眾人心頭的疑雲。
這不是對傳統的否定,而是在鋼鐵與意誌的基石上,插上了智慧與創新的翅膀!
是將“勇敢”與“謀略”、“人力”與“技術”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淬煉融合而成的“以劣勝優”的升級版!
“司令員說的透徹!”參謀長扶了扶眼鏡,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陳朝陽的理論,價值不僅在打贏了定州這一仗。他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窗,看到了未來建軍強軍的一條路徑!”
他轉向作戰參謀:“立刻做三件事!”
“第一,將論文核心戰術要點——尤其是‘高炮反坦克操作規範’、‘無線電欺詐實用案例’、‘公路無陣地炮擊應急流程’——整理提煉,
編入最新一期《戰場快報(特輯)》,下發至師級以上指揮員。
附注:‘學習其活用精神,勿拘泥刻板形式,因地製宜,因敵製變!’”
“第二,選定試點部隊實戰檢驗。
西線,39軍,優先補充他們繳獲的高炮,重點演練‘防空反坦克雙模式快速切換’!
東線,42軍!
讓他們在敵軍方向,嘗試運用‘簡易監聽+小炮群機動襲擾’戰術,重點打擊美陸戰1師的後勤補給線!
我們要看看,這套‘鐵牛犁法’,在更冷、更險的凍土上,還能不能犁開血路!”
“第三,”參謀長的目光變得深邃,“關於陳朝陽同誌的任用…”
“我提議,”13兵團司令員薑華搶先開口,眼中帶著惜才的急切,“如此大才,豈能局限於後勤和炮兵?
應調任誌司,擔任參謀,主管全軍戰術革新與炮兵火力運用統籌,定州之戰證明,他完全有這個戰略眼光和能力!”
“薑司令愛才心切,我能理解。”參謀長沉穩地接口,“但‘昌平鐵牛’的根基在昌平,軍工生產、技術保障、甚至那套獨特的訓練體係,都離不開陳朝陽這根主心骨!
驟然調離,恐動搖根本。
我建議,保留其兵團後勤部長職務,便於統籌資源,同時加任西線前敵指揮部炮兵總顧問!直接指導西線各軍炮兵運用與戰術創新!”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司令員。
司令員沒有說話,他再次拿起陳朝陽的論文,翻到最後一頁,看著那幅被陸炮彈幕籠罩的敵艦簡圖。
片刻沉寂後,才放下論文,聲音不高,卻帶著一錘定音的決斷:
“一肩挑!”
他目光掃過眾人:
“任命陳朝陽同誌,為誌願軍炮兵指揮部副總指揮,級彆不變,同時,兼任誌願軍後勤部特彆技術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