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第一篇作為主報告,最為重要。他凝神聚氣,字斟句酌:
呈送誌司及軍委的戰術彙報
《論複雜電磁環境下對敵指揮中樞實施“中心開花”式戰役突擊的戰術原則——以東線長津湖下碣隅裡之戰為例》
呈報單位:誌願軍暫編獨立炮兵第一師
呈報人:陳朝陽
總司令員、誌司及各位首長:
職部奉命東進,於長津湖戰區下碣隅裡方向,對美陸戰一師指揮中樞及核心後勤節點實施了一次進攻作戰。
此役,在誌司正確領導及九兵團兄弟部隊有力配合下,我師僥幸達成戰役目標,俘敵師長史密斯,摧毀其前進基地。
現將在實戰中摸索、驗證的一些戰術原則與粗淺體會,總結彙報如下,供首長參考批判。
核心論點彙報:
一、“破網”先於“破陣”:電子壓製是達成現代戰役突然性的首要前提。
我部認為,在敵擁有絕對製空權及完備通訊網絡的優勢下,傳統的隱蔽接敵、滲透奇襲模式難度極大。必須將電子對抗提升至戰役發起前的首要突擊手段。
我師在實戰檢驗,攻擊下碣隅裡外圍隘口及主陣地前,集中所有繳獲及自製無線電乾擾設備,對敵預設戰術頻率實施全頻段、高強度、持續性壓製。
此舉一役成功使敵前沿陣地與師指、各陣地間通訊完全中斷,陷入各自為戰的孤立狀態。
為主力突破及迂回部隊調動,爭取了寶貴的“情報空白期”。
下碣隅裡之敵雖聞炮聲,卻因通訊癱瘓無法判斷我軍規模、番號、主攻方向,反應遲緩、決策混亂。
配合無線電靜默與佯動,成功誤導了敵戰役層級判斷。
綜上所述,電波通訊壓製非輔助手段,而是開辟“電磁戰場”、剝奪敵指揮與信息優勢、為我軍創造局部“單向透明”的決定性首戰環節。
建議全軍優先加強專業電子偵察與乾擾分隊建設。
二、“擊節”重於“擊潰”:對戰役節點的精準選擇遠優於對敵軍兵力的簡單殺傷。
麵對裝備、火力占絕對優勢之敵,不應追求單純殲滅其有生力量,而應精密選擇其作戰體係中最脆弱、最致命、且能引發係統性崩潰的關鍵節點進行打擊。
此役,我師放棄按原令馳援柳潭裡,轉而抓住戰機,直撲下碣隅裡。
此目標選擇基於:
1.敵師級指揮部所在地,打掉即可癱瘓其整個東線指揮體係。
2.後勤節點機場、油庫、彈藥庫、主要物資堆積點,摧毀即可斷絕柳潭裡等地敵軍之生存基礎。
3.心理節點之必要,此為核心基地,其遇襲對前線敵軍士氣產生毀滅性震懾。
本部達成攻其一點,撼其全局。
對下碣隅裡一處的成功打擊,直接導致了柳潭裡之敵不戰自潰,其效果遠超殲滅其一兩個營。未來作戰,應加強情報研判,精準識彆敵“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