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光投向布爾加寧:“告訴那位…陳師長,以及誌司的同誌們。
為了慶祝他們的偉大勝利,並支援他們即將到來的、更艱巨的戰鬥,偉大的蘇維埃主義共和國聯盟,將再一次無償、並立即向他們提供一個齊裝滿員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團的全部裝備。
並派遣最優秀的教官,親自指導他們使用這款…‘約瑟夫管風琴’。”
辦公室裡一片寂靜。所有人都明白,這不再是簡單的軍事援助。
“這既是祝賀,”約瑟夫的聲音冰冷而清晰,“也是一個提醒。提醒我們的朋友,誰掌握著最尖端的戰爭藝術,誰才是他們最強大、最可靠的後盾。
讓他們習慣於依賴莫斯科的工業結晶,而不是總想著去撿美國人的破爛,或者…自己搗鼓那些不成熟的想法。”
他頓了頓,補充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同時,告訴我們的教官。
要‘耐心’、‘細致’地教導,但核心技術環節和彈藥供應,必須掌握在我們自己人手裡。
我們要的是感恩的盟友,而不是…另一個潛在的、掌握了所有秘密的競爭對手。明白嗎?”
“完全明白,約瑟夫同誌!”三人齊聲應道。
“去吧。”約瑟夫揮了揮手,重新將目光投向窗外無儘的黑暗。
喀秋莎的到來,將不再是一場雪中送炭的兄弟情誼,而是一次精心計算的政治與技術宣示,一場來自莫斯科、溫柔而強勢的“再確認”,
意圖將那匹即將脫韁的戰場雄獅,重新納入老大哥設定的軌道之中。
……
北平,幽靜的書房
有三人聚坐一室:
一深思者:嗓音沉穩,目光深邃,指間夾著煙,善於從戰略層麵思考問題。
一務實者:思維縝密,語速平和,總能周全地考慮到各種現實細節與執行層麵。
一豪邁者:聲若洪鐘,性情直爽,軍事經驗豐富,慣於從戰場角度出發。
深思者緩緩吐出一口煙,目光掃過桌上的捷報和那份題為《論複雜電磁環境下對敵指揮中樞實施“中心開花”式戰役突擊的戰術原則》的文件,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讚賞:
“奇襲掏心,擒賊擒王…這一仗,打得不隻是軍事,更是心理和政治。
一篇檄文撕破了偽裝,一次突擊砸碎了門牙。
能文能武,這樣的複合型人才,是我們當前最急需的。”
另一務實者點頭接過話,語氣沉穩而欣慰:
“確實如此。
此戰的勝利,其意義遠超戰場本身。
至少有三重收獲:其一,它徹底宣告了敵方‘速勝’計劃的破產,加速了其前線統帥的黯然離場,這在政治和宣傳上是極大的勝利。
其二,它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即便裝備懸殊,我們也能通過高超的戰術和組織,
成建製地消滅其最精銳的力量,這份信心比任何武器都珍貴。
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