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筆尖重重一頓:“步兵下車後,立刻以班排為單位,與坦克組成一個個小的‘戰鬥龜殼’!
坦克負責用主炮和機槍壓製遠處目標和堅固工事;
步兵則負責清除坦克死角、近距離的反坦克小組、以及殘存的敵軍散兵坑,一步一清,協同推進!”
“第四階段:縱深發展與防空反坦。”陳朝陽的目光變得銳利,“一旦撕開口子,預備隊的坦克三連和更多機械化步兵,立刻投入,向敵縱深穿插!
而此時,所有單位必須高度警惕敵人可能的裝甲反擊和空中威脅!”
他看向高炮團長:“你們的37高炮和12.7機槍,不能隻盯著天!
要前出配置,在進攻隊形的側翼和後方,建立移動防空反坦陣地!
一旦發現敵裝甲目標或低空敵機,部分火力立刻實施平射!
用高射速的炮彈和子彈,編織一道地麵火網,掩護主力突擊!”
他環視眾人:“這不是誰等誰的問題,而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節奏!
坦克的‘破甲’、步兵的‘清瘡’、炮兵的‘錘擊’、高炮的‘盾牌’,必須在統一的時間軸下精準聯動!
任何一個環節脫節,整個攻擊鏈條就會斷裂!”
他放下鉛筆:“這就是我理解的‘步坦協同防控反坦一體化’,它不是公式,而是一種動態、基於戰場反饋的協同藝術!
各單位的指揮員,必須清楚自己在每個階段的任務和節奏,通訊必須保持絕對暢通!”
會議室裡一片寂靜,隻有燈花偶爾爆開的輕微劈啪聲。
陳朝陽的話為他們勾勒出了一幅遠比簡單“坦克衝、步兵跟”更為複雜、也更為強大的進攻圖景。
王承柱和劉海偉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思索。
就在這時,通訊主任快步走入,打破了沉默,將一份電文遞到了陳朝陽手中:“首長,誌司急電!”
陳朝陽接過電文,就著燈光迅速閱讀。
電文上的字句清晰而沉重:“……敵情已明,戰役決心已定。
著你部務必於五日內進抵三八線前沿地域集結,歸第13兵團指揮序列,擔任戰役預備隊及主要突擊方向……第三次戰役不日即將發起……”
命令如山。
指揮部內的氣氛瞬間變得更加凝重,剛才還在爭論的戰術問題,立刻變成了迫在眉睫的現實。
陳朝陽的目光再次落在地圖上,在元山與三八線之間反複巡弋,計算著路程、時間和可能遇到的敵情。
良久,他抬起頭,眼神已然恢複了絕對的冷靜和決斷。
“命令收到。”他沉聲道,隨即話鋒一轉,出乎所有人意料地說:
“大戰在即,血火難免。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讓戰士們心裡隻裝著冰冷的命令和犧牲的數字。”
他看向劉海偉和王承柱:“通知下去,明晚,全師在駐地山穀,舉行一場大型文藝彙演!
讓宣傳隊把本事都拿出來,鼓勵各連隊出節目,讓同誌們唱起來,笑起來,把憋著的勁兒、想家的情,都給我吼出來!
我們要讓戰士們心裡揣著一團火,而不是一塊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