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座剛剛從舊時代掙脫出來的東方巴黎,正以一種略顯忙亂卻又充滿活力的姿態,迎接著它的新生。
在王石磊等警衛員默契的護衛下,陳朝陽走下火車。
他的服裝依舊整潔,一行人沉穩的氣質在人群中依然顯眼。
華東局派來的聯絡員早已在站台等候,這是一位戴著眼鏡、年紀雖輕卻顯得十分乾練的同誌,立刻迎了上來。
“是陳朝陽同誌嗎?一路辛苦了!我是華東局組織部的乾事,姓李,奉命來接您。”他言語清晰,態度恭敬而不失分寸。
“李乾事,麻煩你們了。”陳朝陽與他用力握了握手,沒有多餘的寒暄。
一行人迅速上車。
吉普車駛出車站,穿行在上海的街道上。
陳朝陽透過車窗觀察著這座城市。
外灘的萬國建築群在冬日的陽光下沉默矗立,但樓頂飄揚的是鮮豔的紅旗;
路上,有軌電車叮當作響,與穿著學生裝、步伐匆匆的青年男女交織流動;
街角既有挑著熱氣騰騰餛飩擔子的小販,也有新開張、掛著標語的國營百貨公司。
但同樣,他也看到了戰爭的痕跡,支援抗美援朝的標語隨處可見,偶爾還能看到遊行隊伍高舉著增產節約、支援前線的橫幅。
車子最終駛入一條相對安靜的街道,在一處並不起眼但戒備森嚴的大院門前停下。
這裡就是華東局的辦公地之一。
接下來的程序嚴謹而高效。
在李乾事的引導下,陳朝陽來到了華東局組織部。
在一間樸素的辦公室裡,他鄭重地向負責乾部遞交了來自軍委和總乾部管理部的介紹信、任命書以及個人檔案關係。
組織部的同誌仔細地驗看了所有文件,確認無誤後,臉上露出了熱情的笑容:
“陳朝陽同誌,歡迎你來華東工作!
你的情況北平已經通報過了。你在朝鮮前線立了大功,現在回國參加建設,意義同樣重大!”
很快,相關手續辦理完畢。
華東局組織部開具了新的介紹信:
一封致華東軍政委員會駐京州,證明其漢東省工業廳廳長、省委常委的任命,請予接洽安排。
另一封致華東軍區駐京州,證明其軍事學院職務,並轉關係至學院。
“手續齊了,陳朝陽同誌。”組織部的同誌將介紹信交到他手中,“華東局完全支持北平的決定,希望你到了京州後,大膽工作,軍隊和地方兩條線都要抓起來,做出成績!”
至此,陳朝陽的組織關係完成了從北平到大區層麵的正式轉接。
他不再是單純從前線歸來的軍事乾部,而是在組織程序上,成為了華東局麾下,即將奔赴京州,同時肩負軍地雙重使命的重要負責人。
沒有在上海過多停留,甚至無暇去看一眼黃浦江,陳朝陽一行人帶著剛剛辦妥的新介紹信,再次登上了西行的列車。
這一次,目標終於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