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空轉、設備老舊、技術落後、能源瓶頸、交通梗阻、產銷脫節、資金匱乏…
每一個問題都環環相扣。
兩個小時的會議,信息量巨大。當最後一個處室彙報完畢,會議室裡鴉雀無聲,所有人都看著這位新廳長,等待他的評判。
陳朝陽合上筆記本,目光再次掃過全場,沉穩的聲音打破了寂靜:
“情況我初步了解了。問題很多,困難很大,比我想象的還要嚴重。
但是,有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問題或者回避問題。”
“同誌們,從你們的彙報裡,我聽到了困難,但也聽到了方向。
這不是一盤散沙,而是一個需要係統解決的有機整體。”
他稍微提高了聲調,開始勾勒藍圖:
“第一,摸清家底,精準計劃。
計劃處牽頭,各業務處室抽調精乾力量,組成工作組,下周就下到重點廠礦去!
不是去看報表,是去跟班勞動,親手核算設備、產能、原料消耗和人員技能。
我們要在一個月內,拿出一份基於真實數據的《漢東省工業生產能力評估報告》,作為一切計劃的基礎。”
“第二,抓住核心,打通瓶頸。
能源和交通是工業的血脈。
能源處,我給你兩周時間,拿出一個蘇北煤礦整合的折中方案,要有具體的時間表和責任人,廳裡會出麵協調地方。
基建處,集中所有資源,優先保障礦山鐵路支線的鋼軌和枕木,這是重中之重!”
“第三,技術先行,激活存量。重工業處,立即籌備成立‘技術革新辦公室’,整合金陵廠、大學和莫斯科專家的力量,當前任務不是搞新發明,
而是吃透現有設備,狠抓維護保養,推廣先進操作法,把現有產能給我徹底挖出來!”
“第四,麵向市場,試點循環。
輕工業處,你的建議很好。
請你處和財務處牽頭,聯係供銷社,選擇一兩個產品,比如暖水瓶進行試點。
他們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探索‘以銷定產’的模式。
同時,思考如何利用本省農業優勢,發展食品加工,反哺農業。”
“最後,所有處室!”陳朝陽斬釘截鐵地說,
“散會以後,把今天提到的主要問題和你們的初步建議,形成不超過一頁紙的簡要文字材料,下班前交到辦公室。
下一步,我會根據這些情況,安排時間到你們提到的每一個重點廠礦和企業進行實地調研。”
“總之就一句話,工業廳的工作,從現在開始,要轉向解決問題、服務生產、創造價值。
我們要做的,不是官僚,而是工程師,是組織者,是漢東工業這台老舊機器重新煥發生機的總調度室!”
“散會!”
乾部們紛紛起身,表情不再是之前的疑慮和觀望,而是充滿了緊迫感和一絲興奮。
新廳長沒有一句空話,每一個指令都直指痛點,並且給出了清晰、可操作的路徑。
他們意識到,一場深刻的變化,已經開始了。
陳朝陽回到辦公室,看著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