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眼神恢複了銳利,但這次不再是複仇的火焰,而是戰略家的深邃。
他轉過頭,看向張、王二人,語氣沉穩而有力:
“建設同誌,為糧同誌,你們說的困難,我都明白。基礎薄弱是現實,但正因為薄弱,才更需要找到發力的方向,不能坐等。”
“江都水係發達,這是優勢。
除了種地,漁業就是現成的寶庫。
但現在的漁業,不能隻停留在小漁船捕了魚,提籃小賣,或是曬成魚乾消耗不掉的階段。”
他看向王為糧:“為糧同誌,你是抓具體經濟的。
縣裡可以考慮,由縣供銷社或商業科牽頭,先把零散的漁民組織起來,形成幾個漁業合作社。
第一步,不是急著買新船新網,而是先解決‘怎麼賣’和‘怎麼存’的問題。”
張建設和王為糧立刻豎起了耳朵,這位省裡的大領導說的不是空話,而是直接點到了他們最頭疼的問題上。
陳朝陽繼續道:“省工業廳下屬有食品加工所,我可以協調他們派技術員下來,幫助你們建立一個小型、符合衛生標準的醃臘、熏製或罐頭加工試點。
哪怕一開始隻是個作坊,也能把旺季過剩的魚獲加工成能儲存、能運輸的商品,附加值就上去了。
這叫‘立足現有條件,借助上級資源,解決關鍵瓶頸’。”
他頓了頓,又拋出一個更具體的想法:
“還有,我進來時看到縣城邊上有些蘆葦蕩。
蘆葦,除了編席子,還是造紙的好原料。
你們縣裡打報告,我可以安排省輕工業局的人來考察論證。
如果條件合適,可以由省廳牽頭,聯合兄弟地區,在江都布局一個小型、利用本地蘆葦資源的造紙車間。
這不僅能消化本地資源,還能為將來可能的文化教育事業、甚至工業包裝提供基礎材料。”
他沒有提任何不切實際的“高科技”,而是緊緊圍繞江都的“水”和現有自然資源做文章,並且每一步都指明了可以借助的省級力量,路徑清晰,責任明確。
張建設和王為糧聽得眼睛發亮。
陳廳長的話,就像在黑夜裡給他們劃亮了一根火柴,雖然光亮不大,卻清晰地照亮了腳下可能的路。
這不是空泛的鼓勵,而是實實在在、他們跳一跳或許能夠得著的方案。
“陳廳長,您……您這可真是給我們指了明路!”張建設激動地說,“漁業加工、蘆葦造紙,這都是我們從來沒敢想過的方向!
有省廳的支持,我們一定拚儘全力去乾!”
王為糧也連連點頭:“是啊,廳長,我們馬上組織人研究落實,儘快把報告打上去!”
陳朝陽微微頷首。
他知道,這些項目比起他腦海中那個關於石油的宏大戰略,隻是小小的起點。
但萬丈高樓平地起,先讓基層動起來,看到希望,培養起工業化最基本的意識和人才,才是當前最緊要的。
而那個關於“黑色黃金”的秘密,必須在最嚴密的保護下,由更高層級來推動。
接著,他的話語帶上了一絲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