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韜乾勁十足,很快就跟曲曉宇注冊好賬號,把自己的騎手號綁定在店鋪名下。
這一綁定,楊韜才發現店裡的評價和單子少的可憐。
“這不應該啊,咱妹的廚藝不說全市第一,咱整條街第一是沒疑問的,咋就這麼點單?”
溫梵在旁邊的桌子上看書,覺得楊韜一口一個咱妹,聽著竟然不讓人覺得冒昧。
“我們家店不上活動,所以平台給降權了。”溫梵翻過一頁書,溫母跟平台的爭執她聽見了一半,然後就去搜了搜,這才了解降權是個什麼事。
基本等於自家的外賣店鋪不會再有自然流量,除非顧客主動搜索。
楊韜:“這黑心玩意兒,彆怕老妹兒,哥給你宣傳宣傳!”
宋慧是東北人遠嫁,楊韜雖然平時普通話,但偶爾急了也會冒出自己的東北口音。
作為全年高強度互聯網衝浪選手,楊韜玩網絡自然是比溫母要強出很多。
他也沒跟平台糾纏,而是直奔本地的論壇和貼吧開貼,又調出溫家店鋪在點評網站的頁麵。
刷刷幾個貼子發出去,標題一個比一個吸引眼球。
有裝作店家的——《平台抽點太高,店鋪隻有味道沒有流量是不是活不下去》。
然後楊韜切了三個小號回複,一個表示同情,說自家的店鋪也是這樣,不做活動就是半死不活,可做了活動就是給平台掙錢。唉怎麼辦隻能熬,餐飲人加油啊。
一個現場開杠,說什麼店口氣這麼大,味道好?有多好?好過金玉堂?生意起不來就反思反思自己,找找自己的原因,這麼長時間了,有沒有認真工作,努力了嗎?
第三個回複拱火架秧——
【到底哪家店?說出來讓我們去探探看!是真好吃還是活該倒閉,到時候我自有論斷!】
……
事實證明很多人就喜歡湊熱鬨,很快樓就蓋了起來,一堆人追問是哪家店,要點外賣看看店主手藝。
溫母和溫父目瞪口呆,溫梵則是叼著吸管,對這個剛才看起來憨大傻粗的楊韜改觀。
——他如果進宮,少說也能穿上錦雞補子。
楊韜手指上下翻飛,一邊裝作店家,一邊裝作顧客。
《你們放暑假有沒有想過學校的飯啊?我肯定是被虐習慣了,居然還想吃學校的飯》
《自學中醫,我給兒子開了幾個藥方子,偏偏兩歲兒子就要吃外賣》
《北方人是不是特彆愛吃主食,我點個蓋澆飯,結果送來的是蓋澆麵,雖然也還好吃,但我總覺得麵條不如米飯》
……
楊韜眉飛色舞傳遞自己的理念:“網上想要流量,就那幾樣東西。”
地圖炮,中醫西醫,男女,婆媳,有沒有努力……
溫梵暗暗記下。
再看一眼楊韜。
嗯,錦雞補子有點低了,孔雀補子差不多。
****
也不知道是中午楊韜的帖子起了效果,還是中午圖書館的幾個單子得到了正向反饋,反正當晚,店裡的外賣平台單量破了新高。
一晚上十來單,楊韜和曲曉宇跑了快一個小時才送完。
溫母合上記賬小本子,激動道:“破千了!”
溫父和溫梵互相看了一眼,一家三口都格外高興。
對於這樣一個小小的店鋪來說,能有這樣的收入,已經是很難得了。
“我明天再去買點飯盒。”
小飯桌的人越來越多,晚上溫母的手機又接連響了幾聲,群成員已經到了十七個。
不過……溫母點開群成員頁麵,隻見裡麵一個賽一個抽象的名字和頭像。
“真是奇怪了。”
子涵媽媽介紹來的那幾個都是進群直接標注孩子名字,可後來這些,進來之後都改的什麼。
【土豆家屬】
【冬瓜的連襟西瓜】
【番茄的妻子雞蛋】
【榴蓮的心上人】
……
“明天送到了,這名字叫人怎麼喊的出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