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氏有些不甘心,以為趙玉珍是瞧不上她家趙小蘭。
“咱們這兒表兄妹結親的不少,也沒聽誰家出啥事,玉珍要是瞧不上我們家小蘭就直說,沒必要這麼拐彎抹角的扯一些道聽途說的事出來,我們也沒在場,怎麼知道你是不是遇上過這麼一位老嬤嬤,又怎麼知道那老嬤嬤是不是說過這話?”
趙玉珍忙為自己辯解。
“大嫂這話說的,我是小蘭的親姑姑,怎可能會瞧不上她?再說我自己也是從趙家出來的姑娘,瞧不上她不就等於瞧不上我自己?她跟五福要不是表親,都不用大嫂提,等兩個孩子大一些,我還得備重禮主動上門提親呢,可兩人是表親,我就是再喜歡小蘭,也不敢冒這個險啊。”
女兒這話說的情真意切,馬氏清楚她的品性,當然是相信她的,見大兒媳還想說點啥,馬氏先一步打斷了她的話。
“行了,你少說兩句,咱附近幾個村裡表親結親的少,咱看到的也不多,人老嬤嬤在大宅院裡待著,自然比咱們有見識,就如玉珍說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為了幾個孩子的將來,咱們還是慎重一些吧,外頭好男兒也不少,小蘭如今還小,咱們打著燈籠仔細挑選,總能為她尋到一個如意郎君。”
見趙玉珍態度強硬,許氏自然也不好說太多,回頭關係鬨的僵了,對自家沒好處。
……
從趙家莊吃了晚飯,林寄明和趙玉珍就領著三個孩子回了杏花村。
一路上,知夏往趙玉珍的方向瞅了好幾下。
“娘,我總覺得大舅母今天不對勁,去的時候還喜笑顏開的,之後總垮著一張臉,好像誰欠了她錢似的,阿婆當時拉你去後院到底說了啥?”
趙玉珍歎了口氣,壓低聲音。
“你大舅母想撮合你大哥和小蘭。”
“那肯定不行啊。”知夏想也不想就反對,“近親結親,萬一將來生出來的孩子畸形咋辦?”
趙玉珍點頭。
“咱們知道近親不能結,你阿婆和你大舅母不知道啊,你阿婆還好,我跟她解釋之後,她也聽進去了,你大舅母還以為我看不上她家小蘭呢。”
知夏了然。
“她不明白其中的利害,誤會也正常,難怪後來都沒啥好臉色,不過也沒事,等過段時間她自己將這件事消化了也就好了。”
“希望吧。”
為了兒子將來的幸福,她肯定不能冒險答應這件事,萬一表兄妹真看對眼了,豈不是有可能會害了他?
這樣一想,娘家大嫂那邊,得罪就得罪了吧。
趙玉珍往五福的方向望去,這裡的人成親早,十四歲的少年,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也不知道這小子有沒有心儀的姑娘。
接下來還得多留意兒子這方麵的事情才是,如果生出了不該有的心思,還得及時將他掰正過來才好。
……
接下來這段時間事情紮堆,知夏忙的一個頭兩個大。
鎮上的鋪子才開張要顧著,家裡那十二口缸的紙也要顧著,還得見縫插針的盯著四海練字,時不時要將另外幾個孩子湊到一起教一教。
空下來還得將紙一斤兩斤三斤五斤的打包好,寫上地址和姓氏,讓表兄和哥哥一份一份送出去。
後山腳下的樹砍了兩天,這兩天,她還得兼顧工人們的中飯。
要不是有兩個舅舅在家搭把手,她真要累吐血了。
“娘,你不能這麼壓榨童工啊。”
知夏愁眉苦臉的跟在趙玉珍身後念叨。
“我才十一,不是二十一,我是真乾不了這麼多事啊,要不是有舅舅幫忙,我甚至連灶上的鍋都搬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