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望著她。
“我們也不養蠶,你們自己挖的話,隨便給點就行,挖出來之後幫我將土填回去就成。”
知夏想著一丈多高的樹也不小,到時候上邊的枝條恐怕得適當砍掉一些才能塞進車廂。
不過這都不要緊,反正砍下來的枝條也是可以用來扡插的,到時候一並帶回家就是。
“我們自己挖也行。”知夏想了想,“這樣,四棵桑樹,按二十文一棵,總共給您八十文,回頭您要是得空,再適當跟我講講扡插和接穗的法子可好?”
接穗就是嫁接。
前世的書念的敷衍,嫁接扡插倒是在生物課上講到過,不過時間太長,本就印象不深刻,大部分已經還給老師了。
再說那時候沒實際操作過,光有理論恐怕也得走不少彎路,不如先找人問問,再結合理論去操作,這樣成功的概率應該更高。
知夏不禁感慨,書到用時方恨少哇。
王叔點頭,“行。”
城郊的集市每天上午開,中午就歇了。
飯都吃不飽的窮人不會花錢來買樹,條件好些的又嫌果子不好吃,通常都是家戶人家種個一棵兩棵,秋天給孩子們嘗個鮮。
一個上午還不定能賣個八十文呢。
這麼想著,他將自己的攤子交給了旁邊的大叔,讓他幫忙看著點,起身領著林寄明和知夏往自家去。
“我來給兩位帶路。”
他家距離集市並不遠,騾車一刻鐘就到了,林寄明找他借了鋤頭挖樹的空隙,知夏一直在旁邊向他討教關於扡插和接穗的事情。
這裡的扡插和接穗技術遠不如前世成熟,不過通過他的講述,還是讓知夏原本模糊的印象加深了一些,迫不及待就想回家去試試。
於是,將四棵樹一並挖起來塞入車廂後,知夏便坐在林寄明另一邊,父女倆先駕著騾車回了家中,沿途看到柳樹,還收集了一些枝條和樹皮回家泡了一小缸水。
帶根的樹直接種下澆水。
至於桑樹枝條,知夏想著集中扡插會比較方便管理,便在後山山腳下挖了個坑,並讓林寄明從河邊挑了幾擔河沙倒進去,砍下來的桑樹樹枝,每兩三個芽點斷成一小截,傷口風乾之後,均勻插入沙土中,澆上柳枝和柳樹皮泡的水。
等到桑樹枝生了根發了芽,大約三四月份,就可以移栽到荒山去了。
四棵桑樹上砍下的枝條,大約扡插了一百多棵,就算全部存活,四十多畝荒山,不到一畝就能全部種下。
根據何臘梅之前跟她說的來算,養的蠶可能連一匹布都織不到。
也難怪絲綢賣的貴,一套衣服不算加工的工錢,光是布料都至少要花一兩銀子,遠遠不是普通莊戶人家能消費得起的。
一套衣服一二兩,像她這種天天在山裡躥的,根本不敢穿。
這要是弄臟弄壞了,得心疼好半天。
如此想來,還得再去搜羅點桑樹來才是。
回家洗了把手,知夏往村口走去。
要說整個村子哪裡的消息最靈通,那當然是村口了,大爺大娘往那兒一坐,嘴上就沒一個能把住門的,家裡誰屁股上有顆痣都能給人抖出來。
現如今田裡的活還沒開始。
村裡大娘大爺忙完了家裡的活,全都彙聚在村口嘮嗑,正熱鬨著呢,見知夏往這邊來,大家逐漸歇了聲音。
這丫頭平日裡來的少,也不知道這次有啥好事。
“知夏,今天怎麼有空來村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