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小攤位的生意穩定之後,就忙上午中午那兩陣,隨著知道這邊糧食便宜的人越來越多,兩個舅舅每天碾出來的四百五十斤麵根本不夠賣。
知夏算了算,麵加饅頭,一天能賣出去二兩又三百七十五文,除去白麵和苞穀的成本五百七十五文,能淨賺一兩八錢銀子。
八萬多斤賣兩百天的話,那就是三百六十兩。
還能餘一些做種,以及後續一段時間的饅頭用量,還有家裡雞鴨鵝豬的口糧,饅頭既然已經開始賣了,她就不打算停下。
當是為碼頭這邊的窮苦人做點好事了。
至於那八萬斤苞穀,也就是家裡碾子不夠,不然根本用不到兩百天就能賣完。
“爹,磨坊加工糧食是啥價?”
之前家裡需要去磨坊加工糧食都是林寄明去的,他自然了解。
“磨坊加工糧食,散戶是三十文一石,量大的話,可以壓到二十文,不過咱們這附近都是小磨坊,牲口拉磨一般一天能加工兩到三石,跟咱們家差不多,水磨的話,得溪口鎮那邊才有,一天能碾十石左右。”
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二十文一石的話,十石就是兩百文,留一些讓自家的牛慢慢拉磨,可以先加工七萬二千斤出來,也就是六百石,共計花銷十二兩,關鍵六十天就能碾好,這不是要省事的多?
哪怕三百六十兩減掉這十二兩,也還能餘下三百四十八兩,最主要的是,不會消耗她太長時間。
她還想過幾天輕鬆日子呢。
省出來的時間乾點什麼不行?
想到這裡,知夏看向趙玉珍。
“娘,咱們送一些苞穀去磨坊加工怎麼樣?我剛算了下,如果加工六百石,需要十二兩銀子,關鍵六十天就能好。”
趙玉珍擰著眉頭往她的方向看了眼,顯然不太情願。
“今年碾了明年還得碾,這要是每年八萬斤,兩年就是二十四兩,還得運來運去的,再加上損耗,倒不如再買一個碾子?反正糧食和豆腐都要用到。”
雖然對於賺的銀子來說,花的這十幾兩不算多,但該省還得省啊。
做買賣,可不就得精打細算?
林寄明也讚同她說的。
“那就再買一個碾子,再去牲口行租一頭牲口回來拉磨。”
碾子的價錢知夏知道,定做下來不會超過二兩。
“租牲口是啥價?”
林寄明說,“之前彆的村有家境稍好的人家農忙租過牛,跟正式勞力一個價,一個月五百文,有了兩個碾子,一天能出九百斤麵,足夠咱們賣了。”
知夏看了看林寄明,又看了看趙玉珍。
“我覺得爹說的這個法子可行。”
加一個碾子的話,可以租上三個月,費用一兩五錢,確實比送去磨坊要劃算很多,大概年前能將八萬斤苞穀麵碾出來。
趙玉珍也覺得這個法子更好,比送去磨坊要劃算不說,也更方便。
“那就這麼辦。”她看向林寄明,“相公明天就往采石場跑一趟,讓他們送個磨盤過來,也不知道采石場有沒有現貨,等磨盤一到,到時候再往牲口行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