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記者一直采訪到天色漸黑,才心滿意足、滿懷收獲地結束了訪問。
他們小心翼翼地收好筆記和膠卷,再三向拉維表達感謝,並表示會儘快將報道發出。
他們甚至暗示,可能會動用不小的版麵,甚至開辟專題,來詳細報道拉維的事跡和理念。
拉維自然樂見其成。
雖然他最初決定娶阿努什卡的本意確實包含了獲取嫁妝解決家族財務危機的現實考量,但是通過他一係列精巧的運作和輿論引導,特彆是最後選擇馬爾霍特拉而非辛格家的決定,已經將“貪圖嫁妝”的嫌疑洗刷得乾乾淨淨。
君子論跡不論心。
他現在光從外部事跡和行為結果上來講,就是一個無可指摘、無私奉獻、充滿智慧和悲憫心的婆羅門聖人形象。
他根本不怕媒體的深挖和質疑,反而歡迎他們調查得越仔細越好,報道得越廣泛越好。
這些都是無形的資產,是為他將來積累更大名望、獲取更多社會資本所打下的堅實基礎。
拉維從來都沒指望僅僅因為這一次救濟難民的事件,就立刻一躍成為全印度人民頂禮膜拜的“羅摩聖子”。
那不現實。
他這一次,策略性地隻是打算先讓印度的一部分精英讀者和關注社會議題的人群,知道“拉維·夏爾馬”這個名字和他的故事而已。
千萬不要小看這種“知名度”的初步建立。
有時候,聲望這種東西,帶來的潛在力量和機會,是難以用金錢估量的。
在這個手機沒有普及、互聯網和社交媒體遠未誕生的前數字時代。
一個普通人,一個偏遠地區的鄉村祭司,想要在全國範圍內打響名氣,贏得尊重,幾乎是難如登天的事情。
通常隻有最頂級的政治人物、或者那些擁有悠久傳承和巨大影響力的婆羅門教宗才能做到。
而他,一個如此年輕、缺乏顯赫根基的鄉下婆羅門祭司,能巧妙地借助一次危機和媒體力量,成功地踏出這至關重要的第一步,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
接受完采訪,結果神廟主殿燈依然亮著,蠟燭也點了起來,顯然潘迪特還沒有結束賜福。
拉維乾脆在神廟後院活動起身體,簡單鍛煉了一會兒。
重生之前,他因為是程序員,常年伏案工作,身體有些亞健康。
重生之後,前身作為一個印度鄉下婆羅門,也沒什麼太強的健康和健身意識,身體素質也隻能說普通。
作為一個擁有廣闊前景的穿越者,拉維這一次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他覺得有必要每天帶著鍛煉鍛煉身體。
不然以後可折騰不動。
大概過了快半個多小時,潘迪特終於結束了今日的賜福。
仆人們一番整理之後,神廟開始關門。
父子倆也回了夏爾馬祖宅。
剛進門,拉維和潘迪特就聞到了濃濃的香味。
客廳處燈光明亮。
聽見動靜,阿努什卡帶著笑容和一絲絲羞澀,出來迎接拉維和公公潘迪特。
——————
感覺劇情偏慢,所以今天多更新點。
大家見諒啊,新書期,沒辦法更新太快。
這本書肯定是爽文,但是我不想寫的太無腦,儘量增添一些細節和鋪墊進去,就會導致節奏稍微慢一點。
希望大家不要養書啊,新書期追讀太重要了,拜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