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除了賺工分,就是編篾貨,包括並不限於竹席、簸箕、背簍……
賣是不可能賣的!
除了拿來和十裡八村的鄉親們換糧食,就是讓宋大誌帶到縣城去。
至於是自用、送禮,還是拿去“換了點日用品”,隻有宋大誌一家子自己清楚。
宋苗是個勤勞的人,有把子使不完的勁兒。
年初來桃源縣的時候,宋大誌就挑了一擔篾貨過來。三月初的時候,宋苗又讓宋立夏騎著自行車,送過來了兩背簍。
後麵,宋立夏還是坐車回去的,自行車和篾貨,他是一樣都沒有帶回去。
人還撂話了,不夠的時候給他帶個信,他再送過來。
至於什麼不夠?
那就得看宋南星了。
好好一個診療室,直接成了展櫃:宋南星一個醫生,硬生生成了個見不得光的“投機倒把分子”她找誰說理去?
不過,最搶手的,不是宋苗那堆篾貨,也不是宋大誌精心打造的木盆、木桶,而是宋立夏和宋小滿自己組裝,並由宋立夏親自送過來的自行車。
停在院子裡不過三天,就被熊立誠用一百二十塊給“換”了去。
聽說,熊立誠轉手就賺了三十,但宋大誌和宋南星父女倆都覺得那是人家的本事,一點都不帶羨慕的。
麵對宋家父女始終如一的態度,讓熊立誠不由得高看了他們一眼,對宋家父女愈發推心置腹了幾分。
縣城甚至於省城有那些緊俏貨,熊立誠總有門路搞到手。
到貨第一時間,熊立誠總不忘帶給宋家父女挑一挑。
宋南星對於海魂衫、的確良、黃挎包、絲巾之類的“時尚單品”完全不感興趣,倒是把火柴、手電筒、暖水瓶、搪瓷杯之類的日用品全款拿下。
熊立誠見狀,一個勁兒的誇宋南星會持家。
女兒控如宋大誌,默默的瞥了一眼牆角的大鍘刀,沒吭聲。
“知父莫若女”。
宋南星一看宋大誌那架勢,就知道大鍘刀這事兒,怕是一輩子都過不去了。
宋南星乾脆破罐子破摔,拉著宋大誌商量道:“爹,我賺了錢也不知道往哪兒放,總覺得放哪兒都不安全。
要不,咱們再買個藥碾子?
那玩意兒沉手,不容易被偷。了;又不好出手,容易找回來,……”
要是宋立夏和宋小滿這麼說,宋大誌毫不猶豫就是一個腦瓜崩,脫口而出就是“我看你像藥碾子”。
可麵前立著的是小閨女,宋大誌即便腦瓜子嗡嗡的,也隻能委婉的規勸一句:“這玩意兒用處不大,要不,你再考慮考慮?”
為了宋大誌的身心健康,宋南星到底還是沒有去買藥碾子,而是偷偷摸摸的拎了一個銅搗藥罐回來。
彆看這銅搗藥罐不大,重量也遠不及藥碾子,但這玩意兒的價格可沒比藥碾子便宜。
要不是縣城的患者給得多,宋南星還真不一定能把這玩意兒給拿下。
看著手裡所剩無幾的小錢錢,宋南星一咬牙,一跺腳,就給宋立夏帶了信過去。
聽說自行車三天就給“換”了出去,進賬一百二十塊,宋立夏周末又騎著自行車進了一趟城。
好在這一次,馱的不是篾貨,而是父女倆的口糧,宋大誌的臉色這才好看了一些。
喜歡穿到六零當團寵請大家收藏:()穿到六零當團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