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前街人多,但後街也並不蕭條。
紅星公社的小學、初中,以及紅星公社的農機站、種子公司,可都在後街。
前後街的儘頭乃是一座石橋,叫做三孔橋。顧名思義,就是有三個石拱的小橋。
一條桃花溪從橋下流過,彙入清江。
宋南星輕言細語的講著,江永華老爺子仔細的聽著,心裡也漸漸的有了成算。
“謝謝小先生幫忙講解,我先去郵局寄封信,再去換點糧食,你們呢?”
宋南星指了指一旁的公社衛生院,道:“也沒啥事兒,就過來領點藥。”
如果衛生院忙不過來,搭把手也是常有的事兒。
大家心領神會,就不用贅述了。
不過,當兩方人馬在供銷社的肉攤前“狹路相逢”的時候,雖然都能理解,但雙方的耳根子都不同程度的紅了起來。
尷尬,在無聲的蔓延。
最終,還是宋向文打破了這尷尬的沉默。
“來的太晚了,也不知道買不買得上。”
江永華老爺子瞥了一眼案板上的肉,再數了數人頭,抿了抿嘴。
“肥肉是不可能的了,瘦肉也夠嗆。”
這年頭,大家肚裡最缺的就是油水,家裡炒菜吃得最多的是菜籽油。
這年頭的土地金貴,峰山大隊的鄉親們便把油菜籽灑在了大峰山腳下。
缺乏管理的情況下,油菜籽的收成自然也好不起來。勉強收集起來壓榨成菜籽油,也不過一小罐。
一家子一年到頭,就這麼點油葷,可不得省著點用。
於是,肥得流油的肥肉就成了家庭婦女眼中的香餑餑,買回去的肥肉大家總是能充分利用。
先將肥肉中的油炸出,留著以後炒菜吃多少都是個葷腥,備受家人喜愛。
炸焦黃的油渣可以直接放調料吃,也總有孩子不顧燒嘴燙牙的直接拿起來吃,油渣也可以切切伴著菜炒來吃。
對於家中孩子而言,那噴香的油渣就是最美味的東西,甚至多年後都念念不忘。
在農村還經常用一點肥肉用來擦鍋,肥肉擦過的鍋不僅炒菜香,而且能夠延長鍋的使用壽命,讓鐵鍋不至於生鏽。
就算是最有誌氣的孩子,也期望著可以每天都能夠吃到肉。
對於家庭而言,肥肉是個寶,孩子嘎嘎笑。
可惜,今天是不能如願了。
宋向文撇了撇嘴,不情不願的說道:“再看看吧!”
江永華老爺子答應了曹勇要打酒吃肉的,自然也不肯放棄,兩個人便跟著隊伍,慢慢的往前挪。
看著前麵長長的隊伍,宋向文的表情算不得太好。
大峰山雖然不缺葷腥,但大部分能打到的還是野雞和兔子。
野雞還有點油水,但兔子的脂肪含量就低了些。
如果長期隻攝入兔肉,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引起所謂的“兔子饑餓症”,也就是“蛋白質中毒”。
所以,哪怕宋大誌爺仨常常去山上打獵,一家老小還是盼著宋向文拿肉票去換回來的豬肉。
板油、花油最好,肥肉次之,瘦肉和骨頭也不嫌棄。
畢竟,骨頭不實惠,瘦肉沒油水,隻有這麼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