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了一圈的宋巧姑,趕緊抄起鍋鏟快速的給它們翻了個麵。
等到兩麵金黃,玉米麵蘿卜絲餅就成了。
眼睛一看會,宋南星就鞋底抹油溜了。
畢竟,宋家村的蘿卜不值錢,拿來當學費再合適不過了。
但玉米麵和油,可是人家一家子的口糧,又學又拿,那可就不厚道了。
年輕就是好,腿腳就是利索。
宋巧姑鏟完餅子追出來的時候,宋南星已經站在藥房門口喘粗氣了。
那天晚上,兩家都吃到了玉米麵蘿卜絲餅。
就一個字,香!
宋南星既然都打了招呼,宋巧姑和宋老五自然要放在心上。
眼看著快要過年了,爺倆也沒有閒著,匆匆忙忙把近處的藥材收的收,挪的挪。
好不容易忙完,宋巧姑就從宋秦氏那兒得了信,說是宋大海家的和宋大山家的去大峰山打豬草的時候,發現了青崗樹林。
不過,她們去得很不是時候,不僅青崗樹葉老了,也沒見著青崗子的影兒。
宋巧姑聽了這話,那叫一個心驚膽戰。
青崗樹林張仁德也帶她去過,那裡離宋家村可不算近,是宋向文老先生的“儲備糧倉”。
這地方都被人發現了,這藥材怕是種不得了。
當天,宋巧姑就借口給宋老五看病,跑到藥房來給宋南星通了氣。
宋巧姑爺倆膽子小,宋南星也不勉強。
隻是提了宋巧姑一句:
純采藥的收益肯定不會太高,培訓班的事兒就得提上日程,沒事的話,還是多去催一催的好。
宋巧姑是個聽勸的,當天就去找了張尚文,把這事兒給辦了下來。
隻是,已經不趕趟了,再怎麼急,也得等明年。
宋大誌和宋苗雖然理智上可以理解,但感情上卻不能接受。
這可是落戶宋家村後,宋向文第一次不在家過年,宋大誌和宋苗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反正,就是不得勁。
哪怕收到了宋向文托人帶回來的年貨,也沒能彌補兩人心底那點失落。
眼看著除夕一天天逼近,宋大誌和宋苗兩人卻完全不在狀態,神情恍惚得很。
好在年貨都由宋向文準備了,燃放鞭炮、祭拜先祖、舞獅舞龍等傳統活動又被視為“四舊”而禁止,隻剩下那一桌年夜飯,和大年初一拜年兩件事兒。
父母靠不住,宋南星小朋友隻能挽起袖子,踩著小板凳,自己上了。
憶苦思甜飯是吃不了一點。
大過年的,必須得吃點好的!
雖然三蒸九扣吃不上,但筍子燉排骨、回鍋肉、兒菜湯、麻婆豆腐、酸辣土豆絲、玉米麵蘿卜絲餅,還是得安排上不是?
喜歡穿到六零當團寵請大家收藏:()穿到六零當團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