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子的師生,齊刷刷低下了頭,尷尬在無聲的蔓延。
宋苗趕緊搬出了宋南星的紅泥小火爐,拿出了最大號的砂鍋,倒了一暖壺開水,又搬出一袋磨得細細的玉米麵,一邊煮起來玉米糊糊,一邊笑著解圍道:
“第一次接這種大型活動,準備不是很充分。
還沒有吃飽的校友,可得多等一會兒了!”
看到主人家還有得吃,大家齊齊鬆了一口氣,紛紛的表示自己已經吃飽了。
一方麵為了避免尷尬,另一方麵為了證明自己是真的吃飽了,師生們顧不上休息,直接拉著大隊伍又回去開起了荒。
五十多口人,即便乾活有參差,那也足足開了一畝多的荒地。
宋大邦來瞅了一眼,眸光一閃,拉著宋大誌和宋苗嘀咕了一陣。
然後,這一片新開的荒地就成了宋苗家的自留地。
而宋苗家原來的自留地,則在罷園以後,收歸生產隊所有。
對此,也不是沒有人表示不服。
宋大邦當即表示,不服的也可以效仿宋大誌和宋苗家,自己開荒或者請人開荒。
新開荒的地,隻要不超過一定範圍,都可以留作自家的自留地。
宋家村很快就掀起了一股子開荒熱。
隻不過,大部分人既舍不得出錢,又舍不得出力,最多三分鐘的熱度,乾兩天就不乾了,隻有少數幾家堅持了下來。
也就宋老三和宋秦氏一家、宋遠達老爺子和宋李氏一大家子,以及本來就沒有自留地,開多少得多少的下放三人組。
都說,新開的荒地土壤還沒有被激活,無論瓜果還是蔬菜,長勢都不會很好。
可宋大誌和宋苗偏偏不信這個邪,除了上工,其他時間都耗在了後山腳下那一畝多的地上。
板結的土坷垃都被一一打散,大土塊全都扒拉到了一邊,壘了起來。
宋苗把家裡的草木灰和農家肥全都貢獻了出來,宋大誌又去青崗林挑了十來擔枯枝爛葉和腐土埋進了地裡,整整養了大半個月。
等到宋家村挖紅薯,紅星中學放勞動假,宋大誌和宋苗這才拉著宋立夏一起,打理起了這一畝多自留地。
豌豆、菠菜、萵筍、小白菜、大白菜、圓白菜、花菜、蘿卜、胡蘿卜、冬寒菜、紅菜苔、大蒜、小香蔥、韭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隻要家裡有種子,宋大誌和宋苗絕對不會吝惜力氣和手段。
雖然單產是降低了一些,但架不住麵積大,宋苗一家的總產量隻多不少,甚至都有送給下放三人組、和做菜乾寄給趙文義夫婦的,真是可喜可賀。
部分可以生吃的蔬菜,譬如豌豆、蘿卜和胡蘿卜,更是讓宋立夏成為了班上最受歡迎的同學,沒有之一。
為了表示感謝,吃得最起勁的龔卓,還特意送了宋立夏一本當時最新款的語錄作為回禮。
隻是宋立夏剛拿回家,就被宋南星看到,並且“不小心”把某人寫的前言給撕掉了。
宋立夏雖然心疼不已,卻不敢苛責自家妹妹。
隻是很久之後,現實證明了宋南星的正確性,也給宋立夏“幼小”的心靈來了一記大大的震撼。
儘管學工學農,走進工廠車間和農村田間地頭的時間多,文化課學得少,讀書無用的思潮對很多同學們影響都很大,動不動就說“我是中國人,乾嘛學外文,不學abc,照當接班人”,鼓吹“成績再好也要下鄉,上大學全靠推薦”。
但“肩負四個人的未來”的宋立夏卻不敢動搖,始終維持著班級前三,年級前十的優異成績。
畢竟,“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宋大誌和宋苗可是真真會落到實處的!
所以,即便外麵“風”再大,宋立夏都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
喜歡穿到六零當團寵請大家收藏:()穿到六零當團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