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時光匆匆而過。
黎記錦繡小吃鋪內已然煥然一新。
入門左側,倚牆立起一排嶄新的原木貨架,分為數層,打磨得光滑平整,隻待擺上琳琅滿目的炸貨盲盒與小料罐。
貨架前方留出寬敞通道,方便客人駐足挑選。
入門右側,則以半人高的青磚矮牆圍出了一個方正的操作區。矮牆內側,五個嶄新的方形鐵鍋嚴絲合縫地嵌在同樣新砌的灶眼上,泥灰已乾,灶口通風順暢。
操作區內空間寬敞,足夠五人同時轉身操作,互不乾擾。矮牆外側則預留了窗口,方便遞送炸好的食物。
整個鋪麵地麵鋪著乾淨的青磚,牆麵粉刷得雪白,雖陳設簡單,卻顯得格外亮堂、整潔。
喬兮月仔細檢查著每一個角落,滿意地點點頭。
這半開放式的明檔設計,既能讓顧客清楚地看到炸製過程,吃得放心,又能有效隔離油煙,是她理想中的樣子。
“成了!”她拍拍手,對身旁五位早已躍躍欲試的嬸子笑道,“灶台、鍋具都齊備了,地方也寬敞。嬸子們,兩日後咱們可就正式開張了!”
周嬸幾人臉上洋溢著興奮與緊張,連連保證:“東家放心!俺們一定好好乾!”
正說著,喬兮月猛地一拍額頭:“瞧我這記性!光顧著這邊,倒把另一樁事給忘了!”
她匆匆對幾位嬸子交代兩句,便快步出了小吃鋪,直奔孫牙人的牙行。
孫牙人見她來了,立刻笑眯眯地迎上來:“喬老板可是來接人的?都給您照看得好好的呢!”
“有勞孫牙人了。”喬兮月笑著寒暄,隨即見到了那十六個官奴。
經過幾日調養,他們氣色好了不少,眼神中也少了些惶恐,多了些期盼。
喬兮月目光掃過,心中已有計較。
她看向那兩位神態沉穩、舉止有度的老嬤嬤,溫言道:“兩位嬤嬤,我家中有年邁公婆需人照料起居,不知可否請二位屈就,前往家中幫忙打理內宅,教導規矩?”
兩位嬤嬤聞言,對視一眼,均在對方眼中看到了安定與認可。
能去主家內宅,而非鋪子做工,是極大的信任。
她們連忙躬身行禮:“老奴但憑東家吩咐,定當儘心竭力。”
“好。”喬兮月點頭,又看向剩下的六個小夥子和八個姑娘,“你們隨我去錦繡閣,先跟著鋪子裡的老人學學規矩和待客之道,熟悉兩日,日後自有安排。”
她付清了尾款,拿了身契,便領著這十六人,先繞道將兩位嬤嬤送回了黎家小院。
趙桂花和黎天佑見家裡突然來了兩位看著就極懂規矩的老嬤嬤,先是驚訝,聽喬兮月說明緣由後,便是感慨兒媳想得周到。
家中日漸寬裕,確實需要人手打理,有經驗豐富的嬤嬤在,他們也輕省不少。
安頓好嬤嬤,喬兮月又帶著那十四名年輕的仆役來到了錦繡閣。
潘鳳霞見到這陣仗,略吃了一驚。
喬兮月將她拉到一旁,低聲解釋:“大嫂,這些都是新買的人手。先讓他們在鋪子裡幫襯兩天,你多費心帶帶,教教他們咱們鋪子的規矩和活兒該怎麼乾。過幾日我再另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