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的陳曉克就是補充知識,鍛煉手藝的時候。
他的手藝更多都在如何加工新的機床上麵。
老式的C6201車床,在中國工業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
從誕生起,就擔負起國內國內普通機床的主力。
前後生產了4000台。
這在現代看起來極為普通,但在這個年代,4000台機床可能就是一個國家機床數量的大部。
二戰評價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可是要看機床數量,特彆是金屬削切機床數量。
而前進機械廠,也需要這樣的機床才能逐步擴大生產。
這也是依靠現在的1950時空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還有那些小型的設備,也都是一樣。
隻是想製造和能製造難度還是太大。
陳曉克又開始了枯燥乏味的組裝後再不斷拆卸的過程。
趙師傅雖然不明白陳曉克為什麼學習這些老技術,但是人家出錢請他,願意學習老技術,他也就沒有話說了。
這幾乎又是一個對於趙師傅來說,喝茶水,刷視頻,時不時指點一下陳曉克的日子。
重要的是還有錢拿。
本來看著這樣的生活是比不上去公園轉轉,跟老夥計們吹吹牛,但考慮到自己一個人掙的錢都能給孫子還房貸了,趙師傅也就不說什麼了。
反正這位乾活認真,也聽話,雖然悟性差了一些,但總體還是可的。
再次回到1950時空,已經快一個月了,陳曉克已經完成了拆卸C6201機床的基本功課。
還用機床加工了一些簡單零件,他想著帶過去給那些淘換回來的機器,修理一下。
為了來回穿越,陳曉克不得不拿筆記本記下之前的工作,以免自己在一麵待的時間長了,忘記了另一麵的工作。
陳曉克剛把摩托停好,羅文昌就過來道,“經理你來了。”
“怎麼樣,有什麼事情嗎?”
“有,市物資局通知咱們,工業局和物資局協調下來的第一批原材料指標批了!讓咱們這兩天就去三號贛江碼頭倉庫提貨。”
現在廠子裡就依靠陳曉克之前攜帶的物資乾活,現在可算是有了新物資。
全廠上下可都盼著這批“計劃內”的物資,指望著用好鋼好鐵大乾一場。
“行,明天咱們就去。”
現在已經半上午了,工廠也沒有汽車,鋼材重量大依靠三輪摩托車不可能運輸。
隻能找個大車明天再去。
第二天一早,陳曉克和羅文昌就帶推著廠裡的大車和幾個學徒工,興致勃勃地趕到了指定的倉庫。
倉庫管理員是個麵無表情的中年人,他核對著調撥單,嘟囔了一句:“‘前進機械修理廠’…新單位?喏,那邊那幾個垛,就是你們的了。”他用手指了指倉庫角落裡堆著的一堆金屬物料。
眾人興衝衝地走過去,但當看清那堆“物資”時,臉上的笑容漸漸凝固了。
眼前的材料,遠非他們想象中整齊碼放、標簽清晰的型材和鋼錠。它們更像是…一堆被歸攏在一起的金屬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