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下前進廠的活兒就更多了。
建國初期的汽車極為珍貴,主要是戰爭中繳獲或遺留的美式GMC、道奇卡車和少量吉普車。
這些車的發動機曲軸軸承、連杆軸承、凸輪軸軸承以及變速箱軸承都是典型的滑動軸承。
由於超期服役、潤滑不良和戰爭磨損,它們是最急需修複的軸承之一。
而江西水係發達,贛江上的小火輪、拖船是重要運輸工具。
它們的蒸汽機或柴油機的曲軸軸承、推力軸承以及螺旋槳軸軸承都是大型、關鍵的滑動軸承,修複難度很大。
這些都有很大的需求,也是JX省建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壞了軸和軸承,汽車就算是廢了,而修複一個,就增加一台汽車。
大大緩解了江西運輸窘迫的局麵,更不用說鐵路方麵,把多條軸修好後,又增加了機車,運輸物資的能力大大增加。
……
現在工廠早上上班前,已經形成了一個閱讀報紙會,聽收音機的習慣。
報紙是由羅文昌給大家讀報紙,收音機是陳曉克為了獲得最新的消息,專門讓羅文昌去買的。
主要是大家關心的抗美援朝戰事。
這跟後世大家追蹤新聞報道也是一個樣子。
深秋的寒意已然降臨,但一則通過廣播和報紙傳來的消息,卻像一道熾熱的暖流,瞬間驅散了空氣中的清冷,點燃了整座城市——
“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朝鮮西北部戰場取得重大勝利,殲敵一萬五千餘人,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感恩節前占領全朝鮮的計劃!”
消息像長了翅膀,飛遍了南昌的大街小巷。
街頭報童揮舞著油墨未乾的《江西日報》,聲音嘶啞卻異常興奮地叫賣著:“號外!號外!誌願軍打勝仗啦!”行人紛紛駐足,爭相購買,圍在一起急切地閱讀著那簡短卻振奮人心的戰報。
工廠、學校的廣播喇叭下,聚集著的人群爆發出陣陣歡呼和掌聲。
茶館裡、飯桌上,人們興奮地議論著,臉上洋溢著自豪與寬慰的笑容。雖然遠在千裡之外,但這場勝利讓飽經戰亂的中國人民真切地感受到:新生的共和國有力量保衛自己的和平!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不再是牆上的標語,而是成為了每個人心中真切可感的信念。
前進機械修理廠內,廠裡的那台收音機被調到了最大音量,工人們暫時停下了手中的活計,簇擁在車間門口,屏息聽著那帶著雜音卻字字千鈞的廣播。當聽到勝利的消息時,人群中爆發出熱烈的歡呼!
“打得好!”
“太好了!叫美國佬嘗嘗咱們的厲害!”
老師傅們用力地拍著巴掌,臉上深刻的皺紋都笑得舒展開來;年輕的學徒工們更是激動得跳了起來,互相捶打著肩膀。
陳曉克站在人群後麵,聽著廣播,心中湧起一股複雜而澎湃的情緒。
他知道曆史的走向,但親身沉浸在這勝利的喜悅中,感受著周圍工友們那種發自內心的、質樸而強烈的愛國熱情,依然深受震撼。
然而,喜悅過後,工廠裡的氣氛很快發生了微妙而深刻的變化。
以前,工人們知道在為“抗美援朝”生產,但那更像是一個宏大的背景。如今,前線的勝利與後方的生產,通過這則捷報,前所未有地緊密聯係了起來。
老師傅劉金生抹了把臉,率先走回自己的車床,聲音不大卻異常堅定:“高興完了!接著乾活!前線打得漂亮,咱們後方更不能拉稀!咱們多車一個零件,前線的坦克就能多跑一公裡,就能多打一場勝仗!”
實際上中國現在的坦克部隊根本就沒有上前線,隻是大家不知道罷了。
“劉師傅說得對!”另一個工人大聲應和,“咱們手上摸的不是鐵疙瘩,是打美國佬的武器。”
沒有更多的動員,工人們自發地回到了各自的崗位。
車間裡,機床的轟鳴聲似乎比以往更加有力、更加急促。
金屬的切削聲、鍛錘的撞擊聲,仿佛彙成了一首為前線勝利伴奏的進行曲。
變化體現在每一個細節裡,
生產的廢品率自覺降低,工人們操作時更加精心,自檢互檢更加嚴格。
沒有人願意因為自己的疏忽,讓一件“廢品”浪費了寶貴的原材料,耽誤了前線的時間。
而加班成為常態,讓陳曉克不得不安排一頓晚飯。
老師傅們主動留下來帶徒弟,年輕人也搶著多學多乾。
以前可能覺得“差不多就行”的工藝,現在大家開始琢磨如何能“乾得更好、更快”。一個小改進、一個小竅門,都會很快在車間裡傳播開來。
幾個師傅也願意把更多的技術,教給年輕的學徒們。
“獻給最可愛的人”:車間牆上貼出了新的宣傳畫和成績表,上麵寫著“多生產一個零件,就是多消滅一個敵人!”
工人們會在完成的重要零件箱上,用粉筆寫上“獻給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誌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