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豐城市城南鑄造廠學習時,陳曉克也不是沒有來1950時空。
在工廠休息時,陳曉克還是忍不住來這邊看看。
在這邊跟工人們一起乾乾活,交流一下,感受一下這邊的生活,保持一下機械加工的手感。
趙師傅跟他說過,這乾活的手,跟唱戲的嘴一樣,要不停地練,要不然就會時間長了不用生疏下來。
這實際上也算是一種休息。
現在前進廠除了部隊的訂單,本地的訂單也在不斷增加。
現在不隻簡單的零件需要前進廠加工,就連一些相對複雜的工件,大家也找前進廠想辦法解決。
實際上前進廠的成立,算是解決了NC市機械加工能力不強的問題。
偌大的NC市,一省的省會,沒有一座大型的機械加工廠,這是一般現代人想不到的事。
可是這在民國太正常不過了。
民國期間NC市有一些小型機械加工廠,比如江西民生機器廠。
還有一些小型鐵工廠和修理鋪,分散在市區,主要從事機械修理、零部件加工、鑄造等業務。
但他們的機械加工能力都不強,缺乏足夠的機器和設備,同時加工精度也不足。
使得許多部件不能加工。
前進廠規模也不大,但是整體技術水平已經高於NC市和整個JX省了。
它有鑄造能力能化鐵水、澆注複雜鑄件。
擁有車、銑、刨、鑽、磨全套金屬切削能力,並能達到較高的精度。
精通刮研、調試,能讓老舊設備恢複精度,這是“手藝”的頂峰。
還能進行淬火、回火、滲碳等基礎熱處理。
這樣一個廠,已經能夠成為江西工業的母機生產地了。
隻可惜現在原材料供應不足,加上許多物料需要陳曉克從現代帶過來,使得這個母機,看著能下蛋,但是原料不足,下不出來蛋來。
可就是如此,前進廠就已經帶給了,NC市非同一般的變化。
……
此時的江西,還沒有京九鐵路,現在對於江西最重要的是浙贛鐵路。
隨著國家開始恢複建設,鐵路也愈加繁忙。
這時南昌浙贛鐵路機務段檢修地溝裡,混合著機油、煤灰和鐵鏽的味道。
一台龐大的KD型蒸汽機車靜靜地趴在檢修線上,像一頭疲憊的鋼鐵巨獸。
KD型也稱“天皇”/“米卡多”蒸汽機車,鐵路員工和民眾常稱之為“日本大鬼”。
這些機車主要是二戰結束後,作為戰爭賠償從日本接收的,它構造速度一般在80公裡/小時左右,牽引力大,皮實耐用,非常適合浙贛線的運輸需求。
隻是現在它的連杆已經被拆下,粗壯的曲拐銷軸頸裸露著,上麵布滿了磨損的痕跡和細微的拉傷。
這是滑動軸承壞了,把軸給磨花了。
機務段的幾位老師傅圍在旁邊,搖頭歎氣。
段長和從市工業局趕來的沈局長站在一旁,眉頭緊鎖。
“沈局長,不是我們推諉,”機務段的一位老師傅指著軸頸,“磨損超差太多了,還有拉傷。按規程,這得把整個曲拐總成拆下來送廠大修,沒半個月下不來。可上級給的修複期限隻有三天…”
沈局長臉色凝重:“三天?拆裝運輸都不止三天!線上運輸等不起,有彆的辦法嗎?”
現在國內鐵路機車缺乏,可是運輸任務緊張,這輛機車如果不能修複,那麼現在運輸任務就不能完成。
老師傅搖搖頭:“就地修複?談何容易。這麼大個家夥,要保證修完的圓度、尺寸和光潔度,除非有能讓它轉起來的落地車床,或者…或者有鐵路上那種專用的‘不解體修軸機’,咱們全路也沒幾台,根本調不過來。”
這種設備基本上都在幾個大的機車廠裡,他們就不用想了。
“那替換一個新的呢?”沈局長問道。
“現在我們缺乏新的主軸,說實話沈局長,就是舊的主軸我們現在都缺。”老師傅也很無奈。
從去年開始,由基層鐵路職工看到國內機車缺乏,為了增加運力,主動將因長期戰爭破壞、缺乏維護而癱瘓、廢棄在鐵路沿線、機務段、車輛段以及荒蕪支線上的蒸汽機車、貨車車廂和客車車廂進行修複。
這種“死車複活”運動,恢複了大量的機車。
可是這種是把廢棄機車上的零件,合並到一台機車上,並不是製造火車或者采購新的零件。
這也就使得像主軸這種容易磨損的部件非常缺乏。
現場一片沉默。
這時,沈局長像是想起了什麼,對秘書說:“去掛個電話,請‘前進機械修理廠’的陳經理帶他們最好的老師傅過來一趟,就說鐵路機車的主軸軸承出問題了,讓他們過來看一下。”
約莫半個小時時後,陳曉克騎著摩托,載著鄒師傅和魏師傅拿著工具,趕到了機務段。
街道於乾事騎著自行車就去工廠裡通知了他們。
沈局長也沒寒暄,直接指著那根巨大的軸頸:“曉克同誌,鄒師傅,魏師傅,你們看看,這個有沒有辦法?時間緊,任務重。”
鄒師傅蹲下身,用長滿老繭的手指仔細摸了摸軸頸的每一寸,又湊近了看磨損的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