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950年,南昌的機械工業基礎十分薄弱,主要以修理、裝配和小型製造為主,缺乏大型骨乾企業。
既然前進廠同意協作生產,其他工廠對於有訂單也沒有意見。
主要還是工業局能夠給足訂單的價格,加上保證物料供應數量。
NC市工業局成立一個水泵機組生產委員會。
召集各方加入其中,工業局作為總協調方。
前進機械修理廠作為總體設計和總裝廠,負責提供優化圖紙、關鍵精密件加工、總裝、調試。
當考慮動力方便移動後,陳曉克提議取消蒸汽機,而采用鍋駝機。
鍋駝機是鍋爐和動力在一起,安裝鐵輪後,就可以推著四處走動。
同時鍋駝機在燃料上更加寬泛,柴草煤炭都可以使用。
這一點得到大家一致認可。
接下來就是協作單位及分工上。
首先是南昌通用機械廠,它是由幾家小廠合並的機械加工廠,規模和實力在NC市裡算是最大的工廠,主要是精細加工能力不足。
現在利用通用機械廠相對較大的場地和設備,負責大型鑄件的粗加工和部分重型件製造。
可能擁有更大的皮帶車床、龍門刨床或插床。
可以承擔鍋駝機機座、大型飛輪、鍋爐端蓋等零件的銑平麵、鏜大孔等粗加工工序,為“前進廠”的精加工做準備。
它扮演“粗加工中心”的角色,解決“前進廠”設備尺寸不足的問題。
第二家是NC市五金機械廠,負責生產標準件、小零件和鈑金件。
它們擁有衝床、小衝壓設備、攻絲機等。可以生產螺絲、螺母、墊圈、銷子、小齒輪、鉚釘,以及鍋爐的護板、水箱等鈑金件。
它們扮演“標準件和輔助件供應商”的角色。
第三家是江西民生機器廠。
它負責鑄造大型、複雜的毛坯件。
擁有比“前進廠”更大規模的衝天爐和更大的砂型場地。
可以承擔鍋爐整體鑄件、機座、汽缸體等超大鑄件的澆注,然後將毛坯運往“通用機械廠”和“前進廠”進行加工。
扮演“鑄造中心”的角色。這是最關鍵的外部協作,解決了“前進廠”衝天爐容量和鑄造能力不足的核心瓶頸。
最後是南昌電廠。
它需要保障協作網絡的電力供應,尤其是在用電高峰時期優先保障這些重點廠的電力需求。
在這種協作模式下,“前進廠”的角色會發生微妙的、至關重要的變化。
從“製造者”到“大腦與心臟”的轉變,它不再試圖包攬所有工序,而是成為整個協作網絡的技術研發中心、精度控製中心和總裝調試中心。
工廠的核心任務,是提供“母圖紙”:陳曉克利用現代知識優化分解出的、標注有精確公差配合的零件圖紙,是全市協作的“法律文件”。
集中全廠最好的設備和老師傅,專門加工曲軸、連杆、精密閥體、偏心輪等要求最高的零件。
設立檢驗站,對所有協作廠送來的零件進行關鍵尺寸的抽檢,確保能裝配在一起。
最終,所有零件運回“前進廠”,由魏師傅帶領的裝配班組進行總裝,由鄒師傅負責鍋爐係統的最終檢測和調試。
這種模式投資最小、見效最快,最大限度地利用了NC市現有的、分散的工業能力,避免了重複建設。
鑄造廠乾鑄造的活,五金廠乾標準件的活,“前進廠”乾精密技術和總成的活。
這使得本來分散的工業,在這時得到了集中,真實再現了建國初期“專業化協作”的雛形,這是中國工業體係形成的重要一步。
可是挑戰非常依然巨大。
毛坯、半成品需要在各廠之間來回運輸,需要市裡協調好汽車運輸。
這是對工業局的調度能力是巨大考驗。
同時各廠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需要“前進廠”強大的技術輸出和質量管控來彌補。
難度是大,但這對NC市的工業發展卻是非常有利的。
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各種各樣想象不到的問題也是不斷出現。
但是總體上協作都在不斷推進著。
第一個月隻生產了5台合格的機組。
第二個月就增加到了12台。
等春季開始大規模灌溉農田時,NC市組織的這場生產運動,已經生產了58台水泵機組。
為了加大泵水能力,根據工業局的要求,陳曉克聯合各協助工廠,增加了水泵和鍋駝機的功率,從10匹馬力,提高到了15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