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泵機組的產量不斷提升,有時一天能從前進廠拉出去兩三台。
它們奔赴各地,為農業生產添磚加瓦。
而在NC工業局裡,也成立了水泵機組操作學習班,各地政府都派人來這裡學習如何操作水泵。
所以經常看到工業局的汽車拉著水泵機組,後麵跟著幾十名學員一起去撫河。
在師傅的教導下,點火燒水從河裡抽水,給沿途的農田灌溉。
這就便宜了沿途的農戶,有人家心眼多,一早就等在城門口,引著工業局的汽車去他們家的田裡。
這樣半天時間,就能把自家的地給澆灌好了。
後來各村也都派人來堵。
自然而然爭鬥也就開始了。
這可是事關自家田地灌溉的大事,有時一個村莊的勞動力都會出動。
到最後這個事,還是政府組織更多的水泵機組,才算是解決了問題。
……
而前進廠這邊,第三台自製的C6201車床總裝完成,試車成功的喜悅還未散去,老師傅劉金生卻沒有閒著。他蹲在鍛工棚裡,看著徒弟們輪著大錘,在燒紅的鐵料上汗流浹背地反複鍛打一個水泵聯軸器的毛坯,火星四濺,效率卻低得可憐。
他站起身,找到正在和魏師傅討論圖紙的陳曉克,語氣凝重地說:“經理,老魏,這麼下去不行啊!”
兩人抬起頭。
劉師傅指著鍛工棚:“這裡加工快了,可是咱們現在水泵的軸、聯軸器、法蘭盤,這些鍛件全靠小徒弟們搶大錘,一晌午也打不出幾個毛坯,還累得人仰馬翻,尺寸全憑手感,差一絲車床就得啃半天!這成了咱們擴大產能的死結了!”
魏師傅推推眼鏡,深有同感:“是啊,沒有像樣的鍛件,咱們的車床銑床再好,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好鋼得先打成坯子,才能上車床精雕細琢。”
陳曉克立刻明白了問題的嚴重性:“劉師傅,您的意思是…”
“咱們得有一台汽錘!”劉師傅斬釘截鐵,“不需要太大,一噸錘就行!有了它,燒紅的鐵塊幾下就能打成我們需要的形狀,效率能翻十倍!鍛出的坯子更致密,強度也更好!咱們水泵上那些受力大的零件,都得靠它!”
陳曉克的思路立刻活絡起來。
蒸汽錘,這正是工業化鍛造的基礎!他迅速在腦中過了一遍原理和結構。
實際上製造並不難,但隻是對於1950時空難一些。
“劉師傅說的對!汽錘是咱們邁向正規化的關鍵一步!”陳曉克目光炯炯,“這東西結構反而比機床簡單,核心就是氣缸、活塞、錘頭和一套控製閥。難點在於氣缸的鑄造和加工精度,還有控製係統的靈活性。”
說著三位老師傅圍攏過來,就著地上的灰塵,用粉筆畫起了示意圖。
鄒師傅首先開口:“氣缸體是個大家夥,得用好鑄鐵,鑄完了還得鏜出光滑的內孔,保證氣密性,這活兒有難度,但能試!”
劉師傅指著控製部分:“操縱手柄和配氣閥是靈魂,手感得好,讓師傅能輕巧地控製錘頭是輕打、重打還是連打。這些齒輪、連杆咱們能自己做。”
魏師傅關心的是裝配:“錘杆和活塞的連接必須萬分牢固,千萬不能鬆脫飛出來,那是要人命的!導軌的間隙也得調得恰到好處,緊了卡滯,鬆了敲不準。”
陳曉克聽著大家的討論,心裡已經有了完整的計劃。那些老師們傅能解決的結構件、鑄件,就交給他們。而其中最核心、要求最高的部分,則必須由他來解決。
“幾位師傅,”陳曉克總結道,“這事能成!大架子、齒輪箱、底座鑄造和粗加工,還得靠咱們廠和協作網。但最關鍵的幾樣東西,我來想辦法解決!”
“你又有什麼‘特殊渠道’了?”劉師傅笑著問,他們已經習慣了陳曉克總能搞來些意想不到的“寶貝”。
陳曉克神秘地一笑:“我去想想辦法,看能不能搞到‘進口’的高級氣缸套、密封件和一套特彆靈巧的配氣閥芯。保證讓咱們的汽錘又好用又耐用!”
老師們傅相視一笑,心中大定。他們知道,陳曉克一旦出手,這事基本就成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