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行人又坐客船沿長江而下。
來上海首要目標一:壓力表。
他們找到了上海儀表廠。現在國內壓力表產量極低,工藝複雜,主要優先供應電站、船舶和大型化工企業。
“沈局長,不是我們不支持,我們的產能一個月也就幾百隻,排隊都排到明年去了…”廠方負責人很無奈。
帝國主義對我們禁運,造成了上海工業生產的極大困難,大量原材料斷絕。
沈局長退而求其次:“那…有沒有等外品?或者次品?隻要核心的寶塔管沒壞,刻度不準沒關係,我們能自己重新標定!我們是用於低壓鍋爐,精度要求沒那麼苛刻!”
沈局長已經了解到具體情況了,現在他不求最好,能用就行。
廠方負責人被這個“土辦法”驚呆了,猶豫再三,最終從庫存裡協調了一百多隻精度略差但可用的壓力表,並答應在後續排產中“見縫插針”再提供一些。
目標二是機床。
他們跑遍了上海的重機廠、機床廠。全新的龍門刨、落地車床想都彆想。
最終,他們在上海物資局和一些老廠子的淘汰設備裡,淘到了兩台舊的英國產落地車床和一台需要大修的龍門刨床。
雖然老舊有些厲害,也就跟沈局長差不多的年紀,但考慮經過大修和刮研,精度完全能滿足粗加工需求。
沈局長如獲至寶,立即安排拆解裝車發運。
現在能拔膿的都是好膏藥,就不要嫌棄那麼多了。
沈局長一行人風塵仆仆地回到NC。
他們帶回的成績單是,五百噸珍貴的鑄造生鐵,152隻壓力表和後續的供應承諾,數台急需的二手大型機床。
成果顯著,但遺憾也不少。
心心念念的新鏜床、大型立式車床最終沒能搞到;銅料的缺口依然很大;許多更精密的設備依然遙遙無期。
在工業局的總結會上,沈局長既興奮又疲憊地說:“同誌們,我們這次出去,算是‘搶’回了一點家當!但這隻是開始!接下來的硬仗,是在家裡怎麼把這些材料和設備,快速變成產能!前進廠、民生廠、通用廠…你們要給我立下軍令狀,設備一到,立即安裝調試;生鐵一到,立刻開爐化鐵!我們要讓省委看到,我們南昌的工業戰線,是一支能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隊伍!”
消息傳到“前進廠”,陳曉克和老師們傅們士氣大振。
他們知道,最艱難的外部物資關卡,局長已經為他們豁出麵子、磨破嘴皮地攻克了。
剩下的,就是他們用技術、汗水和智慧,在車間裡真刀真槍地乾出來!
這時NC市內已經組織起來多個機械合作社,一些老匠人們聯合起來,按照前進廠的要求生產零部件。
一時間城內外都是叮叮當當的打鐵聲。
整個NC市的機械協作網絡,如同獲得了燃料和彈藥的機器,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強度,轟鳴著運轉起來。五百台的目標,從一個令人窒息的數字,變成了一個可以分解、可以攻堅、可以企及的戰鬥目標。
……
工業局沒有找到陳曉克需要的設備,陳曉克一點也沒有氣惱。
他現在經常查資料,知道新中國現在真正是如何一個一窮二白。
鋼鐵產量低、機加工能力弱、化工生產依賴進口、電子工業落後……。
整個都不如一個殖民地國家。
就比如隔壁的阿三,47年建國時,各方麵的工業數據都要比中國漂亮。
所以沈局長能討要回來這種物資和設備,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至於那幾台設備修複的問題,前進廠也是出了大力。
看著銘牌都是前清一個時代生產的家夥,陳曉克也隻能拍拍了它,還得讓它們出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