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明璃摸不清這個角色在娘家的地位,根據嫁妝單子能估摸出幾分。
珠寶首飾、金銀器皿、上等布匹等用來裝點門麵的不少,書冊和文房四寶也很多,可金錠銀子這種流動資產並不多。至於田地、鋪子就有點少了,或許文人沾上這些不太好,鋪子也隻有書鋪、藥鋪、布帛肆,一看進項就不太行。
祝明璃狀似不經意地問:“我的體己錢呢?”
焦尾立刻道:“都收著呢,在箱子裡,婢子們不敢亂動的。”
祝明璃起身,順著焦尾的目光走,在隔間梳妝台下發現一個小匣子,頓感失望。
她翻出鑰匙,把匣子打開,隻見上麵散著一層碎銀子,幾塊兒金錠,第二層是一些零散珠寶,最深的第三層居然全是信。
她直覺不妙,隨便抽出幾張掃一眼,全是和那位表哥的來信。
二人情投意合,對話得體,隻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讀信,總有哪兒不對勁兒。
又抽出幾封,祝明璃總算知道哪兒不對勁了。這個表哥字裡行間都在賣慘,憤懣地表達自己一身才華無處使,在信件裡麵偶爾會提一句“表妹難不成是在接濟我?”、“要不是表妹出力,我的詩集定是不能送到杜公麵前的。”、“表妹助我良多,我該如何回報你?”……
難怪錢不多,合著全給送人了!
焦尾聽到紙張摩擦的聲音,悄悄探出腦袋,就見到祝明璃十分悲傷的讀信背影,頓時心涼了半截。
完了,娘子還在惦記表少爺。
但她又覺得娘子今日乾勁兒滿滿,又是見管事,又是查賬,看上去是準備好好做“沈家三娘子”了,不像是準備重蹈覆轍的樣子。
想了想,還是決定把這事兒瞞下不報,見到綠綺從外間進來,連忙走過去支開她。
祝明璃把信收好,總結了一下自己的處境:表麵看著不缺錢,但流動資產很少;娘家資產一般,且和娘家關係有點僵;新接手的中饋一團亂,不過老夫人不管事兒。
不怕困難,就怕困難不明晰,抱著略微忐忑的心情,成親第二日,祝明璃繼續理賬、找管事談話。忙裡偷閒,用一整個下午的時間把小廚房的菜單改了。
然後在傍晚用膳時,等來了沈績的下屬鄔七。
祝明璃很驚訝,沒想到沈績的下屬會來找她。
鄔七也很驚訝,感覺自己走錯了院子。
以前沈績住這兒的時候,沒用著幾個丫鬟,小廝們更是無所事事,冷冷清清的,不像現在,氣氛有一種古怪的熱烈。
後宅就是一個巨大的職場,祝明璃進來的當晚,就有小丫鬟們開始觀望了。一邊乾活一邊打聽消息,生怕錯過一點新主母的動向。
文臣世家,腦子一定好;一來就見管事、查賬本,野心一定夠。身邊大丫鬟說話和和氣氣,院兒裡也沒有因為三郎君離京而氣氛緊繃,說明主子不會遷怒下人。
在大多數人還未下判斷時,那些不滿意自己處境的小丫鬟們已經開始遞月錢疏通關係了。反正呆著也沒出路,不如賭一把,去主母院子裡掃地也比現在好!
所以鄔七感覺院子氣氛大變樣也是正常。
他是家生子,但並不在沈府久呆,主要做貼身護衛,平素主子有公務離京,他就負責守好書房,不讓外人進出。
此時的祝明璃終於吃上了第一頓合口味的熱飯,既然有羊肉,那就做點羊蠍子鍋吃。調料雖少,但勝在食材新鮮天然,清燉後湯色清亮,整間院子都是清鮮的奶香味兒,扯點麵皮,撒點蔥花,健康又管飽。
這邊吃著羊蠍子鍋,那邊明早的包子也開始準備起了。
以前三房小廚房不開火,如今來了新主人,隻能從大廚房臨時分些人來。
熬得久的,不想走,隻能挑一位年輕的廚娘過來。
大家都怕祝明璃嫌棄,但她卻對廚娘很滿意,年紀小,手藝或許不夠老練,但腦子靈活,不強,勇於接受新鮮事物,指哪打哪。
一堆人圍著她進了小廚房,本以為她是借此發泄對廚娘的挑剔,卻沒想到她一進去,有條有理地詢問和安排。
清潔、備餐、烹飪、儲物都指定專人安排,又根據動線布局,讓大家各自在自己的區域忙活,不要亂糟糟的。
大夥兒雖然尊敬地應了,心裡麵都覺得小娘子怎麼會懂這些事兒呢,卻沒想到一上手發現順了很多。
不再擠來擠去、手忙腳亂,全程下來配合流暢,沒有一個人心裡憋火——這在火氣燥旺的廚房可是罕見的事兒。
祝明璃下午悠哉悠哉地指點廚娘蒸醬肉包,不一會兒她就上手了,如今湯麵吃一半,第一籠試驗包子也出爐了。
滿院子都是香味兒,叫人恨不得多長一個鼻子。
有那貪吃的小丫鬟湊在院門跟前晃兒,見到鄔七好奇地直瞅,以為他也是聞著味兒過來的。
鄔七被她們鄙夷的目光瞅得麵色有點黑,他是男役,不好直接進去,隻能叫小丫鬟通傳。
小丫鬟倒是勤快,一溜煙就躥沒影兒了,找到熟悉的丫鬟通報,一個傳一個,終於傳到祝明璃跟前。
鄔七目不斜視地進院,規規矩矩行禮、遞信。
祝明璃略帶疑惑地拆開,信很短。
“事忙,難以抽身。家中細務,煩請多多照看。若有事相商,可來信於我。”
最後一句顯然是後麵補上的,墨跡顏色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