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明璃的院子離得不算遠,但沈令儀也不會閒著沒事兒往這邊兒晃。當她從思緒中回神時,發現路還是那條路,氣氛卻不一樣了。
府裡什麼時候安排了這麼多小丫鬟做打掃的活計?
金字塔上方的奴仆們焦頭爛額,最底層的卻看到了希望。不管是真整頓還是隻是謠言,她們都願意過來碰碰機會。如果一輩子當小丫鬟,月錢全被“乾娘”“姐姐”們拿走,混到大丫鬟的年紀也是過著受氣受累沒出頭的日子,不如鋌而走險,萬一主母瞧著靈巧,把她們調到主母院兒裡伺候呢?
所以一個個像皇帝路過路上的嬪妃一樣,卯足了勁兒露臉。
沈令儀都覺得怪怪的,彆說祝明璃了。
她把麵板調出來,名望度還是在lv1,為什麼會出來這麼多小丫鬟,一個二個得恨不得把地皮掃起來三層。
二人還未走近院門,遠遠地就有人瞧著祝明璃一行人的身影,連忙進院子裡對廚娘彙報。
短短三日,綠綺就生出了危機感,娘子明顯更重用焦尾——雖然自己聽令於祝府,並不代表她不敬重娘子,更不代表她不想被娘子重用。
焦尾出身不好,而綠綺卻是從祝家二夫人院裡調來的,更懂作為貼身大丫鬟需要的特質。衣食住行麵麵俱到,如果說主母是一個府裡的總管,那麼大丫鬟就是總管的特助。
在出門前,綠綺就對小廚房交待了下去,飯菜做好了溫著,手腳利索點,娘子一進門肯定就要用膳,所以提前就得備好,娘子一句吩咐,早膳就得端上桌。
除了綠綺打起了十二分功夫,小廚房裡的人也鉚足了勁兒,生怕被罰離開主母院,今早小廚房的管事還專門立了規矩,連上菜的順序也要注意。
沈令儀很明顯感受到了這種區彆,當然,一年前,在她接受中饋時,也感受到了這種變化。隻是這種變化並沒有持續太久,也沒有這麼強烈——畢竟她從未立威過。
進了院子,無關奴婢可不敢在主母麵前顯眼,趕緊避開,於是院子裡格外情景,卻又井井有條。
綠綺在祝明璃落座後,立刻溫聲詢問:“娘子,是否要傳早膳?”
祝明璃轉頭看她,忠誠度不知何時加了5分。
沈令儀在一旁坐立不安,她太缺乏安全感了,這些年一直在期望有一位女性長輩出現在她生活中,給予她教導與支持,所以對待祝明璃有些過度依賴。
這些心緒很快被熱氣騰騰的早膳蓋過,隔得老遠就能聞到醬肉包的鮮香濃鬱,托盤往桌上一隔,裹滿香味的熱氣直往臉上撲。
本來不餓的沈令儀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比起她那些“小而精”的早膳,祝明璃吃得很“簡單”,早餐就是包子和粥,十分家常,卻格外激發食欲。
祝明璃很熱情和氣,指了指圓滾滾胖乎乎的大白包子:“令儀,試試?”
沈令儀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抵抗住饞蟲,夾了一個到自己盤裡。
醬肉包的皮又薄又軟,吸飽了醬汁和肉汁,肉餡油潤潤的,入口即化,醬香十足,完全蓋過了豬肉的肉腥味,不愛吃豬肉的她完全能接受。
這可比坊上最火的羊肉胡餅更好吃!
比起她省吃儉用規劃出來的早膳單子(雖然糖並不便宜),三叔母這裡的早餐看著很簡單,卻能吃得飽吃得舒坦,現在想來,自己那些不過是減了量,也沒省下多少錢。
畢竟是富家娘子,再怎麼想節省,也沒有老道的理財頭緒。
自認胃口不好的沈令儀,一頓早膳下來,乾了三個結結實實的大包子,吃撐了才反應過來這有多不符規矩。
她擦擦嘴角,被碳水衝擊得暈乎乎的,結結巴巴沒組織好語言:“三叔母,剛才我吃得太著急了。”
祝明璃沒察覺到她這些敏感的小心思,一幅很欣慰地模樣:“長身體呢。”
綠綺在旁邊候著,看她們吃完了,準備談正事兒了,趕緊過來問:“娘子,還添點兒嗎?”生怕焦尾搶了先。
祝明璃搖頭,順嘴道:“這裡暫時用不著你們了,你們趕緊去用早膳吧。”起一大早搬賬冊,又站了那麼久,肯定餓呢。
下人用飯都是有時間的,大多數會在一天勞作開始前先填飽肚子。像焦尾綠綺這種大丫鬟,時間限製更多,由於祝明璃喜歡賴床,她們往日的時間都放到後麵一點,防止早早吃了白日餓得快。
廚房每日備餐都會多備一些,以免主人胃口大開,多的主人也不會過問,一般都便宜了廚房的婆子和地位較高的丫鬟們。不過正是整頓下人的時期,誰都不敢觸黴頭,連最饞嘴的婆子也老實著。
綠綺這種大丫鬟是奴仆裡麵地位最高、最享福的,運氣好的話,是能跟著主子蹭飯。
她和焦尾對了對眼神,兩人行禮後就打算告退,祝明璃見她們方向是往小廚房反方向走的,提醒道:“昨日教他們新菜,今日練手肯定多出了很多。”
綠綺焦尾趕忙停下腳步,等祝明璃示意。
想著綠綺的表現,祝明璃發現了一個很好的崗位給她:“以後每日多餘的餐食就由你來安排了,怎樣才能合理分配,你想想,晚膳前給我個章程。”綠綺心思細,甚至說太細了,以至於有點愛計較,管後勤很合適。
沈府家大業大,下人們窮困不到哪去,一日兩餐是管飽的,但要說吃多好那可談不上,更彆論吃上和主人家的飯食。
尤其是祝明璃隨口教的新菜色,都夠讓大夥兒垂涎欲滴了,都猜測是三夫人當年跟著其祖父遊曆見過的菜色,能蹭上一頓那可是幸運至極。
綠綺終於得到祝明璃的指派,高興得臉上藏不住笑,在心裡暗暗發誓要把這事兒做好,不能讓焦尾獨占鼇頭。
小廚房管事婆子聽了這消息忍不住黑了臉,這麼大的好處就從手裡溜走了,但又覺得綠綺這個年輕小丫頭片子不一定能管好,懷有僥幸心理。
而對於小廚房甚至是院內其他的打雜丫鬟們來說,這可是大好事一件,雖說不知道綠綺姐姐會怎麼分配,但總是有希望的,想想那肉味兒就流口水,吃一個一天乾活都有勁兒!
祝明璃隨口一句吩咐,對於院裡的下人們是件大事,不過對於沈令儀來說,隻是件費解的小事。
努力在口糧上摳錢的她,糾結了一瞬,還是忍不住問:“三叔母是打算以後每頓都這樣嗎?”包子裡用的可是精麵和實實在在的肉。
她思考的方向是恩威並施、惠及下人的管理手段,而祝明璃其實隻是想著不要浪費糧食。
“你有看過賬冊嗎?”祝明璃問。
沈令儀遲疑地點點頭,不知道她為何問這個。
“在賬麵裡,我是說真賬,食這一項,占得非常小。”沈府結構簡單,沈母飲食清淡胃口不佳,沈令儀省吃儉用,二房雙胞胎有啥吃啥,沒一個人沾上“享樂”一詞。
祝明璃並不避諱和她聊這些:“開源節流是好事兒,但你的勁兒用錯地方了。把那些貪婪謀私的人整頓了,那才是真正的節流。”更何況她不打算窩在一方天地裡整天算著怎麼省錢,她的野心可放在“開源”上麵。
沈令儀臉一紅,目光掃過旁邊候著大氣不敢出的下人們,心想這種不屑迂回遮掩的心氣倒像將門之女,不像書香世家出來的。
沈令儀更覺得親切了,不自覺地想依靠這位叔母:“我本事不足,總被蒙蔽過去。”
雖然才認識沒多久,但這小姑娘太容易讀懂了。祝明璃道:“你是沈府長女,中饋在你手裡,有什麼好瞻前顧後的。就算出了岔子,你覺得你的祖母不會管你?”話雖難聽,但誰不是看人下菜碟,這種性子很難不被下人們騎到頭上。
就比如現在,丫鬟們看著兩人開始談話了,連忙安安靜靜地退下,在沈令儀院子可見不到這種場麵。
祝明璃猜測沈令儀因為父母雙亡,又無親密長輩引導,所以明明是個大家娘子,卻養成個畏畏縮縮、謹小慎微的性子。
沈家因人丁凋零在走下坡路,但功勳赫赫,在京中依舊算上等。可沈令儀和京中閨秀們關係總是不遠不近,彆人會總在背地裡說她“小家子氣”。
高門貴族,最講究“體麵”二字,即使情況大不如前了,也不能給人透出裁剪用度、節衣縮食的意思。尤其是沈家從風光無限到隻剩沈績一人苦苦支撐,多少人都在等著沈家徹底垮台看笑話。
這些沈令儀比誰都能領會,她心中苦澀:“祖母身體不好,我怎能給她添煩憂?”她和祖母雖然日日相見,但依舊十分生疏。
沈家成員之間似乎都挺冷淡,但也不會苛待誰,祝明璃想了一下剩下來的唯一能主事的大人,問:“那你三叔呢?”
沈令儀搖頭,她和三叔更是沒說過幾句話。三叔性子冷,她躲著都來不及呢,哪有什麼叔侄情。
沈令儀忍不住偷瞄祝明璃,心想這夫妻二人總不能比我和三叔還生疏吧?不是說至親夫妻嗎?
當然,她給出了一個很體麵的回答:“三叔公務繁忙,不理庶務。”
根據這幾日收集到的零散線索,祝明璃覺得沈績這個人應當不是個嚴苛的人。而且正因為他煩憂的事太多,所以對家裡麵不怎麼上心,挺包容的。
沈令儀對沈績能躲則躲,但祝明璃不一樣,她必須知道這個人的底線在哪。
提到沈績,好不容易熱絡起來的交談氛圍冷了下來。
沈令儀在心中歎了口氣,隻盼三叔遲點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