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沒有影視劇裡那樣重樓飛閣的繁華酒樓,這種建築群和經濟文化分不開關係,在祝明璃那個世界,得到宋代才開始出現。
祝明璃主意落定,打道回府。
*
沈令文今日好不容易休假,就等著拜見祝明璃,結果到了晌午她才回來。
等沈令文趕到三房時,祝明璃剛剛用完午食。這個時機其實不太好,但沈令文怕現在不來,這位三叔母下午又沒了人影兒,他也是沒招了。
他和沈令儀性子像,溫文內斂,一般都窩在書房,不常在府裡走動,三房更是極少來。府裡小輩都一樣,有些畏懼沈績。
許久沒來,三房和自己記憶裡不太一樣。房養人,人也養房。居住的主人會帶給房宅獨有的氣韻,三叔在的時候,宅院是冷硬的,三叔母才住進來沒多久,宅院便變得柔和溫厚。
他心裡對這位三叔母充滿了期待,收斂神色,緩步走近堂屋。
聽到丫鬟來報,祝明璃專門來這兒等他,第一次見麵,總得正式點。
屋內光線柔和,沈令文垂頭,目光掃到祝明璃的裳角後,站定行禮。
“不必多禮,快坐下。”
沈令文這才抬頭看向祝明璃。和自己想象中完全不一樣,這位叔母沒有老成練達感,就是一位十足年輕娘子的模樣。
他很驚訝,祝明璃也很驚訝。
沈令文太瘦了。
沈家人個子高,沈令衡這個年齡都比她高出了一個頭,沈令文更是個頭躥得快,站在堂前,跟個蘆葦杆似的。
加上常年體弱,麵白如紙,活脫脫一個病弱憂鬱小郎君模樣。
沈令文見到祝明璃的神情,以為自己哪兒做的不妥,準備好的長篇說辭被堵在喉間,忐忑地在祝明璃下方坐下。
誰料到祝明璃開口第二句竟是:“怎麼這麼瘦?”
沈令文:“嗯……啊?”
“大娘看著都比你有肉。”祝明璃感歎。
沈令文:“呃,是、是。”才說她沒有老成感,現在卻和街上熱心阿婆說話一模一樣。
不用他回答,祝明璃已有答案:前世那些初高中生很多都這樣,坐一整天,埋頭苦學,壓力大,食堂難吃還不讓外帶吃的進校門,完全是在用身體換未來。
“國子監公廚味道不好?”祝明璃好奇。
沈令文第一反應就是否定。體弱之人通常胃口也不好,吃什麼都差彆不大,所以雖然生徒都在抱怨,他卻並未覺得公廚很差。
但轉念一想,昨日自己回府的那頓美餐,對比之下那確實:“稍顯不足。”
祝明璃又細細問來:“平日都吃些什麼?”
問什麼答什麼,沈令文解釋一番,祝明璃就理解了他的處境。彆說國子監,就是堪稱榮耀之盛的“廊下食”其實也一般,甚至有上朝的官員中途溜號跑出來吃,隻不過後來朝廷下詔禁止了這一行為。
隻要是非參朝日時,家裡有幾個閒錢的,都喜歡與同僚出官府飽餐一頓。國子監情況特殊,生徒不是那群官油條子,不能那麼鬆散,管理又嚴格,午時開飯前還要先訓話,彆說營養均衡了,能飽腹就不錯了。
這可不行,沈令文是大房長子,日後的家主,未來的頂梁柱,祝明璃養老還要靠他,可不能年紀輕輕就倒下。
“平日裡用食,米麵、果蔬、肉食都要吃。不過你最好多吃些肉補補氣血,下學回府後也要散步,活絡筋骨。”
沈令文一邊仔細聽著,一邊想:不對呀,我這不是來賠罪贈禮的嗎?怎麼話頭偏到養生上去了。
祝明璃說完後舉杯喝茶,沈令文可算找到時機了,連忙把話題拉回正軌:“叔母,您成親那日我未能回府恭賀,今日前來一是拜見,二也是為此賠罪。”說完,終於將檀木盒遞出。
其實才先準備的禮物並不是這個,但拖得越久,禮物的分量就要越重,所以沈令文也是下了血本,將自己珍藏的書畫大家的親筆送了出去。
叔母出自祝家,這份禮她定會喜歡。
祝明璃接過木盒,拿出卷軸,展開欣賞,道謝。她沒有記憶,水平不高,字畫到她手上屬於糟蹋,真是可惜了小郎君的一番好意。
沈令文見她展開畫軸後鬆了口氣,正準備就此大家的書畫品鑒暢談,就聽到祝明璃話題又拐了回去:“國子監能自帶食盒嗎?”
沈令文:“嗯……啊?”平時口能作賦的小郎君今日屢屢傻眼,從未表現得如此呆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