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
章台宮。
秦王政伏案翻看著文書。
台下則站著昌平君等朝臣。
“葉騰現在將南郡治理的挺好。”
“南郡地處南方,曾為楚地。”
“當地人好任俠,喜劍舞。”
“他們爭勇好鬥,不守秦法。”
“麾下秦吏更是與當地人勾結。”
“葉騰便寫了這篇《為吏之道》。”
“諸公也可看看。”
葉騰就是未來大名鼎鼎的內史騰。
他本為韓人,也是文武雙全。
親手滅了韓國。
還將南郡治理的井井有條。
“凡為吏之道,必精潔正直。”
“慎謹堅固,審悉毋私……”
李斯接過竹簡。
緩緩念誦。
他並沒有全都念完。
很快就點到為止。
“善!”
“此篇甚好!”
禦史大夫隗狀緩步走出。
“以五善和五失考核官吏。”
“強調賞罰得當,符合秦法。”
“體察民力,融合法治與德治。”
“對新征之地,可大力推行此篇。”
“凡秦吏者,必讀為吏之道!”
“可!”
秦王政隻是吐出個字來。
而後就看向了李斯。
“廷尉。”
“臣在!”
“此事便交由你去安排。”
“臣遵令!”
李斯長拜應下。
作為廷尉,這就是他的職責。
也要協助秦王增刪律法。
秦國朝堂就是這麼的高效。
拋出問題後,由群臣商討議論。
最後由秦王政直接拍板決定。
再交由對應的朝臣去處理。
一層層傳遞。
最後落實於基層秦吏。
秦吏手握三尺木牘,奔走各地。
宣揚律令,治理地方。
成為秦國郡縣製的一部分。
終於,秦王政臉上浮現出抹笑容。
“建文君現在到哪了?”
昌平君緩步走出。
隻是他的臉色並不算好。
他現在是秦國的相邦。
可以說是獨攬相權。
秦國的丞相其實比較獨特。
像武王時期就分置左右丞相。
借此製衡相權。
等到呂不韋時,又擔任相邦。
昌平君的身份比較獨特。
楚考烈王昔日曾在秦國為質。
後來娶了秦昭王的女兒。
兩人在鹹陽結婚生子。
生下兩子一女。
長子就是昌平君,名啟。
仲子便是昌文君。
再後來黃歇迎回楚考烈王。
昌平君兄妹則被華陽太後留於宮中。
秦王歸秦後,昌平君和他朝夕相伴。
論輩分的話,昌平君是秦王的表叔。
實則兩人就如兄弟。
再後來秦王娶了昌平君的妹妹。
並且順利誕下長公子扶蘇!
這也是為借助楚係外戚的勢力。
隻是這兩年矛盾越來越多。
昌平君希望秦王儘早立後。
順勢加封扶蘇為太子!
隻是秦王政不想讓他人乾涉。
還有就是關於秦楚關係的矛盾。
昌平君也不是傻子。
秦王為何會如此重視公孫劫?
無非是不想讓他再獨攬相權!
正所謂一代新人換舊人。
他可以頂替呂不韋。
那公孫劫也能頂替他!
就算不廢相,也能置左右丞相!
間接分走他的相權,製衡楚係!
秦王早不是昔日剛歸國的質子。
現在的他是至高無上的秦王!
獨攬大權,說一不二!
昌平君抬起手來。
“稟上,建文君已過河東。”
“距離函穀關不足百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