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旋即看向秦王。
“這……是政哥的安排?”
“是,但也不是。”
秦王政捋著胡須,似笑非笑。
“秦國世居西隅,被視作蠻秦。”
“孔子周遊列國,唯獨不入秦。”
“山東六國更是看不起秦國!”
“所以,秦人便立下誓言!”
“秦國,一定要變強!”
“自孝公起,秦國便重視人才名士。”
“凡有才能,皆可位列上卿。”
“後來,李斯又獻上諫逐客書。”
“寡人收回逐客,順勢宣揚此書。”
秦王政指向那些高聲歡呼的百姓。
“他們都是關中百姓。”
“也早早知曉你入秦的消息。”
“今日是自發而來恭迎你的。”
“自發而來嗎……”
公孫劫喃喃自語。
他走下馬車。
望著歡呼的秦人。
有種莫名的酸楚。
他在趙國為相多年。
衣食奴仆全部從簡。
連續三年為百姓減免賦稅。
幫助他們改進種植糧食的方法。
還為戰死士卒爭取更高的撫恤金。
他是得罪了權貴不假,他也認!
可這些百姓有人感激他的嗎?
也許有,但也很少……
他離開邯鄲時,有的隻是歡呼。
就如同是送走了瘟神。
沒有一個百姓走上前來。
而這些秦人呢?
公孫劫望著他們。
甚至感到有些愧疚。
因為秦趙兩國是死敵。
自他擔任上卿起,兩國經常交鋒。
秦國雖能取得勝利,卻也是慘勝。
所以秦國這些年都沒占到什麼便宜。
這些來迎接他的秦人,家中是否有死去的秦卒呢?
即便知道他是趙人。
甚至還流淌著趙國宗室的血脈。
百姓們依舊願意相信他。
“建文君,建文君!”
“這是我們秦國的酒!”
“還請君上勿要嫌棄!”
隻著粗布短褐的老者走出。
他高高舉起手中的陶碗。
公孫劫卻是一笑。
接過陶碗,一飲而儘。
這就是碗濁酒,味道還有些苦澀。
可對公孫劫而言,卻是最為可口。
甚至比秦王政給他的還要甜!
“好,好……”
“君上喜歡就好!”
老者雙眼含淚,連連點頭。
他就屬於是百姓代表。
獻上的酒也是檢查過的。
公孫劫的身份擺在這。
但凡進口的東西都要小心。
公孫劫朝著他們抬手長拜。
“建文君?”
“諸位,謝謝你們。”
公孫劫聲音都有些哽咽。
有時候就怕對比。
隻要對比,就會出現差距。
“劫曾是趙國相邦。”
“你們很多人恐怕恨不得我死。”
“但,你們今日卻能來迎我。”
“今日的恩情,劫銘記於心。”
“從今往後,劫必傾儘全力。”
“不僅要助秦統一天下,更要讓這天下秦民都能衣食無憂!”
言罷,他再次抬手長拜。
百姓們聞言也都是高呼。
此刻百官的臉色則很不好看。
都說這公孫劫不懂政事。
可看看這收買人心的手段。
一碗酒,便順利化解往昔恩怨。
當然,這和他其實也沒多少關係。
是這些秦民太過淳樸。
他們都聽說過公孫劫的名聲。
認為公孫劫的到來是好事。
能幫到秦國,成為秦王助力!
所以,他們願意這麼做。
公孫劫其實沒有考慮到這些。
他也沒再乘坐馬車。
而是跟著馬車向前而行。
兩側的歡呼聲此起彼伏。
足足綿延數裡,不曾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