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受過公孫劫恩惠。
聽說他要去上郡,就都來送行。
這也算是不成文的規矩。
新卒上戰場前,宗族便會送行。
這就意味著他們是真心實意,將公孫劫視作自己人!
“你們都回去吧。”
“東西我都收下了。”
公孫劫坐上馬車。
將簾布拉開。
百姓自發站在兩側。
淋著細雨,注視著馬車。
沒有任何人指揮。
卻異口同聲的高唱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
公孫劫望著他們。
放下簾布。
將渥璵之樂橫於雙腿。
雙手撥動琴弦。
與百姓所唱相和。
隊伍連綿足有三裡多。
直到車駕駛出藍田。
一路朝著北方消失在視線。
公孫劫收起古琴,長舒口氣。
扶蘇同樣是坐在車內。
他會跟來也是公孫劫的要求。
這也是合乎情理。
畢竟他是公孫劫的弟子。
這麼做是想要磋磨他的性子。
讓他知道這世道有多殘酷。
不是鹹陽宮的歲月靜好。
而是有人在負重前行!
“先生,你為何要去上郡呢?”
“留在鹹陽,才更適合你。”
“你一走,很多事都會擱置。”
“不會的。”
公孫劫輕輕搖頭。
他在趙國時就意識到件事。
他需要政治盟友。
光靠他一人得累死!
並且也會遭人不喜。
是,他的確是一片赤忱。
可最後功勞全是你公孫劫的?
合著我們都是廢物?
行行行,那你全乾了吧!
公孫劫不想浪費時間在內鬥上。
有幫手肯定比沒有要強。
所以,他們需要成長。
公孫劫便將些圖紙交給張蒼。
後續由他逐步推進便可。
當然,公孫劫沒有全拿出來。
千萬不要低估人民的力量。
他們得要自己去研究。
才能真正的成長。
張蒼和章邯聯手也夠了。
遇到問題,那就解決問題。
很多發明就是在這過程誕生。
所以,還是要多想!
“話說,這幾日你的母親如何?”
“我去見過,隻是……”
“隻是什麼?”
扶蘇臉色有些不太好看,歎息道:“母親還是很不高興,還覺得是先生出的主意。”
“……”
公孫劫是頗為無語。
合著他又背黑鍋了?
他甚至搞不懂羋夫人的想法。
難道她的政治嗅覺如此遲鈍?
秦王政為何遲遲不立太子?
對扶蘇更是又愛又恨?
羋夫人說是楚國公主。
實則和昌平君一樣。
他們壓根就沒去過楚國,吃著秦國的米、喝著秦國的水長大。卻為了維係楚係勢力,不惜將扶蘇培養成楚公子。
這可是她的親生骨肉啊……
如此想法,公孫劫是真不懂。
“你是真不容易!”
公孫劫拍了拍扶蘇肩膀。
也是有感而發。
突然理解他曆史上的做法。
“倒也還好。”
“隻是想通了很多事。”
“還是跟著先生好,能學到很多。先生來秦國並無多長時間,此次前往上郡,卻能有這麼多百姓自發相送,可見韓非昔日所言是錯的。”
“韓非說的什麼?”
“他認為治國無需得民心。”扶蘇前幾日剛看過韓非所著書籍,便迫不及待的要找公孫劫探討,“先生所為,合儒家之言,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這樣啊?”
公孫劫不由一笑。
還是太過片麵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