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說,他不想為秦將。
他始終無法邁過這道坎。
可若在幕後傳授經驗,教些戰陣兵法,他尚能接受。此次公孫劫為了救他,也是費儘心力。能保住他和三族,已是相當不易。
“哈哈,如此甚好。”
“待大王抵達,必是大喜。”
“來,喝酒!”
王翦再次舉酒。
李牧則是以水代酒。
醫師叮囑過,讓他暫時戒酒。
“秦國後續可有何打算?”
“困敵而破邯鄲!”
公孫劫抬手落於沙盤,淡然道:“義父的死訊,很快會傳出,必令軍心渙散。趙國糧草本就不足,趙王遷必會強令趙蔥出兵決戰。就如昔日的長平之戰,趙國出兵尚有希望,否則就是等死。”
“秦國以逸待勞,設下陷阱,便可擊敗趙軍。屆時再故意放走趙軍,讓他們逃回邯鄲。算上北路軍,邯鄲起碼添十萬張嘴。奪取宜安後,秦國分南北圍困邯鄲。他們糧食本就不足,能堅持多久?”
上善伐謀,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戰傷亡永遠是最多的。
秦國目標從來不止是趙國!
保存精銳戰力,至關重要。
“甚好。”
李牧輕輕點頭。
這也就是公孫劫在這。
如果王翦領兵,趙國前出的將士能砍死七成。秦國以甲首論軍功,看到敵人都不帶怕的。在他們眼裡,這都是爵位、田宅、奴仆和美人!
一個個前赴後繼,生怕落後。
但從戰略來說不必如此。
殘兵敗將逃回邯鄲,會讓本就缺糧的邯鄲雪上加霜。秦國這時再圍上兩三個月,加上內部郭開等投降派勸諫,屆時趙人自會打開城門,喜迎王師。
這是減少死傷的最好辦法!
“丞相認為趙國何時出兵?”
“三天內。”
“這麼快?”
公孫劫自信一笑,“義父的死訊傳出,必會讓軍心渙散。趁著士氣尚在,肯定得速速決戰。加上糧草不足,拖得越久越沒機會。趙王遷都能給義父下十二道王詔,對趙蔥也不例外。”
這也算是祖傳藝能。
用趙括代替廉頗決戰。
用趙蔥代替李牧決戰。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
境地幾乎完全相同。
都是糧草告急,支撐不住。
與其等死,不如放手一搏!
然後就死了……
“賁,聽到了沒?”王翦看向王賁,“就由你帶著李信他們準備。誘敵深入,再以騎兵斷其主力。待他們慌亂逃竄後,象征性的追擊便可。”
“唯!”
王賁當即抬手應下。
李牧望著麵前的粟飯。
最後隻是輕輕歎息。
要說不難過是騙自己的,趙國終究是他的母國,也是他奮鬥三十餘年的地方。可看著趙國一點一滴的衰落,而趙王始終相信郭開,也讓他是徹底失望。
“義父先吃。”
“待會我帶你去看個好玩的。”
公孫劫親自起身為他添菜。
現在李牧都已答應。
後續慢慢與他說清楚就行。
時間會撫平一切!
屆時李牧會明白秦國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