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能不心動嗎?
而後想辦法和魏齊楚三家簽訂共同防禦盟約,任何一家被攻擊,其餘三國皆需無條件防守。鞠武這話是老生常談,還是公孫劫所提的平等盟約,隻不過被秦國用計破壞。
可現在不同……
公孫劫入秦拜相!
連趙國都被秦所滅!
還打不醒他們嗎?
可太子丹怎麼說的?
“樊於期是我過命的至交,當初助我逃出秦國。他現在被秦國通緝,已是窮途末路,我怎麼能迫於秦國威壓,便將樊將軍送去匈奴呢?要真這麼做,我寧可死!”
鞠武當時就氣笑了。
送去匈奴又如何?
難道會傷害樊於期?
這對匈奴而言可是人才。
屆時必將會以禮相待。
可見太子丹如此堅持,鞠武隻能作罷。他知道太子丹的計劃,也很想勸他彆這麼做,奈何太子丹根本不聽他的。鞠武實在是沒轍,隻能向他推薦節俠田光。
可惜,田光現在年事已高。難以執行太子丹的任務,所以田光又舉薦了薊城大街出名的任俠荊軻!
……
太子丹打量著寶劍。
“荊卿,為何你會帶田先生的劍?”
“太子走後,他特地找到我,將太子的事說與我聽。然後說年長老成的人行事,不能讓彆人懷疑他。如今太子讓他不要泄露,就是不信任他,如此愧於節俠美名,所以伏劍而死。這把劍,就是他要我交給太子的。”
荊軻平靜講述。
眼眸深處則帶著悲涼。
當然不僅僅隻是這個原因。
田光說愧對於他,太子丹的任務是必死無疑。可他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人,所以他願意先死,希望能借此激勵荊軻。
太子丹愣在原地。
再拜而跪,接著膝行流涕。他哭的是相當大聲,險些背過氣去。望著台案上的寶劍,哽咽道:“我怎麼會不信他?我說那句話,隻是希望大事能成。田先生以死明誌,豈丹之心哉?!”
荊軻望著太子丹,眸中閃過不忍。
他並非是燕人,而是齊人。初為齊國慶氏,後遷居衛國,改氏為荊。荊軻自幼就喜愛讀書、舞劍,憑借劍術遊說衛元君,衛元君沒有任用他。
早年他喜好遊曆各地,路經榆次時,還與蓋聶談論劍術。兩人起了衝突,被蓋聶瞪了眼,荊軻就選擇離開。再後來去了趙國,他與魯勾踐玩博戲而起衝突,麵對魯勾踐的訓斥,嘿而逃去
荊軻不是怕死。
而是因為他有腦子。
他不會因為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與人生死相搏。這麼做沒有任何意義,反倒是會樹敵。也無需和蠢人辯駁,反倒落了下乘。
再然後荊軻就來至燕國,並且在此定居。他與關市狗屠和樂師高漸離結交,三人更是知己。每日飲酒為樂,而高漸離擊築助興。三人在街上相和而歌,視若無人。
荊軻雖混於酒徒中,可他的性格卻是深沉穩重。遊曆過的諸侯各國,儘與其賢豪長者相結。隱士節俠田光偶然見過他,便知道他絕非庸人,所以對他是相當好。
所以,他願意來見太子丹。
也想為燕國做些事。
“太子找我,無非是要我效仿曹沫劫持齊桓公。”荊軻站起身來,淡淡道:“這麼做,不論成功與否,我都必死無疑。我早年練劍,師父就曾與我說過。劍不出則已,出則見血!我磨煉多年,隻習得一式。可要想刺殺秦王,尚需一樣東西。”
“什麼?”
“樊於期的首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