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以西。
李信勒馬而停。
目光遙望遠處,已經能看到薊城,還有燕國的軍營。燕國雖不如趙國,卻也是北方一霸。燕昭王時期,秦開更是北卻東胡兩千裡。
“將軍,燕國的動作很快。粗略預估,前方應該有三萬人。”青年銳騎頭戴鶡冠,腰間佩劍,指向前方道:“代地或許也已出兵,共同抗秦。”
“敗軍之將而已。”李信輕飄飄的開口,淡漠道:“小王將軍已經領邯鄲兵,鎮守中山地。若代地兵力分散,小王將軍則可順勢擊代!”
“校尉也無需多慮,現在的燕人,不足為慮。待軍令下達,吾必破其主力,為大王報仇!”
“皆聽將軍的。”
青年抬手作揖,他說話並不帶關中口音,反而更像邯鄲,好在勉強都能聽懂。他是恒山郡真定縣人,祖上出自趙國宗室。李牧被饞誅後,他是相當不滿,帶了五百銳騎直接起義投奔李信。
後續麵對趙蔥的襲擊,他跟隨李信率領銳騎分割戰場。接連斬殺三名校尉,更是斬斷了趙國軍旗。因為表現出眾,所以被李信破格提拔為短兵校尉,屬於是他的親信。
“走吧。”
李信淡定離去。
當詔令下達時,他是無比激動。大王也相當信任他,令他為伐燕裨將。配合王翦攻破薊城,防範上穀援軍。
他騎著駿馬而行。
這回他是帶上了兩萬銳騎,有部分是吸納的趙國邊軍。趙國雖亡,卻是亡於趙遷郭開之流。但趙國的邊軍銳騎,始終都是秦國的心腹大患。
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就一直是威震諸夏的精銳。特彆是公孫劫搞出騎兵三神器後,更是讓戰力暴增。在李牧的帶領下,多次擊敗秦軍。
他們被吸納至秦軍中。
沒有區彆對待,也無好處。
秦國是真的將他們都視作秦人。
這事其實在秦國先前就辯過,彼時王綰認為要優待韓人。畢竟他們被秦國攻陷,自上至下心裡肯定都有怨氣。秦國完全能免去他們幾年的田賦,用來拉攏民心。
最開始秦王政也認可。
就在潁川免去三年田賦,結果換來的卻是背叛。當地人反倒恃寵而驕,還經常有任俠襲擊秦吏。
這其實倒是其次。
關鍵關中秦民不樂意了。
這是幾個意思?
他們辛苦耕種,家家戶戶都有戰死的人。滅韓之後大家都高興,可結果卻優待韓人免去田賦,他們竟然沒有?
這是什麼狗屁道理?
說好的有功而受賞呢?!
秦王政前些年為此震怒,還削去王綰一級爵位,然後收回了潁川的特權。所以這次滅趙後,沒有任何優待。在秦王政的眼裡看來,這些就都是秦人。既然都是秦人,那要什麼優待?
該服徭役的服徭役!
該交賦稅的交賦稅!
犯了法的就按律令判!
全都一視同仁,按秦法辦事!
所以,很多趙國士卒都被吸納。剛好他們都經曆了旱蝗,一個個餓的是皮包骨頭。進了秦軍後,起碼能填飽肚子,再也不必吃什麼麩皮。現在他們已認可了自身的身份,成為秦國最凶猛的銳騎。
李信還未回到軍營。
就瞧見諸多騎兵正在操練。
有些趙人正在教他們騎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