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他早就已考慮好。
諸多廷臣皆是叩拜求情。
“大王,不可啊!”
“昌平君有功於秦!”
“就算政見不合,也不該直接免相。大王這麼做,必會令諸多士人失望,後麵又會有多少人投奔秦國?”
“就算大王真的滅楚,若他們知道昌平君受此不公,楚人又豈會心甘情願的歸順秦國呢?”
秦王政冷冷的看著他們。
此刻隻覺得好笑。
他都安排好了才跳出來?
現在不覺得已經晚了嗎?
“寡人心意已決,勿複再言!”
“大王!”
“大王!”
“……”
看著他們接連跪倒。
秦王政冷漠抬手,“寡人正是念在昌平君有功於秦,才僅僅隻是免相。待昌平君想通那日,寡人自會重新給他機會。爾等這麼做,又是何意?”
“來人,全部架出去!”
“再有求情者,一律罷官奪爵!”
伴隨著各種哀嚎聲。
他們就被衛士全都拖出去。
公孫劫搖頭歎息。
他就搞不明白這些人在想什麼。
俗話說上什麼山,打什麼柴;進什麼廟,念什麼經。他們作為秦國廷臣,肯定要事事為秦考慮,除非說他們是他國間客。像這事,水工鄭國就想的很清楚。
他們要真的眷戀故土,有報國之心,也完全能去楚國效力。你不能說自個是秦臣,然後還處處維護楚國,那你不是間客是什麼呢?
就這種矛盾的心態,也難怪會令秦王震怒。其實真正為母國效力的人,秦王還是很尊重的。就好比說韓非,就算他被毒殺,秦王有時也會惋惜。
還有類似李牧,當初的趙國雙壁。他不知殺了多少秦人,害得秦國付出了諸多代價。可秦王乃至上下廷臣,無不感慨於李牧的忠義。
現在人來到秦國,也沒有為秦將。而是選擇退居幕後,幫著操練中郎和傳授兵法。可要是李牧當初就來到秦國,然後處處為趙國考慮,那會如何?
“大王!!!”
昌文君站起身來,睜著赤紅的眸子道:“大王昔日自邯鄲歸秦,是吾等楚係支持,你才能坐上這王榻。後續嫪毐叛亂,也是我們拚死平定叛亂。”
“閉嘴!”
熊啟當即出言怒斥。
現在說這些是想死嗎?
難道是想要挾恩圖報?!
“沒事,讓昌文君說下去。”
昌文君是絲毫不顧熊啟的勸阻,沉聲道:“今日臣說這些,並非是要證明什麼。隻是希望大王能明白,秦楚兩國十八代詛盟。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日大王出兵攻楚,也必遭反噬!”
“……”
熊啟無力的合上雙眼。
此刻隻感到深深的絕望。
“放肆!”公孫劫眼神陰冷,怒斥道:“昌文君,大王對你們已是仁至義儘。可你竟然不顧身份,詛咒大王,你是何居心?”
“都是你這奸賊!”
“是你挑撥秦楚兩國的關係!”
“老夫殺了你!”
昌文君嘶吼著就衝向公孫劫。
可他還未靠近公孫劫,就被李信等武將所攔下。而公孫劫則是揚起微笑,就等著他這麼做!
要殺人,不需要親自動手。
自然會有人主動遞上刀子。
砰!
沉重的聲音響起。
秦王政眼神中滿是殺意。
“判昌文君,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