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聽了幾句話,張明浩就弄懂了情況,團隊新一次實驗又失敗了,結果和上次幾乎是一致的。
朱炳坤懷疑問題出在襯底構造上,實驗所使用的襯底是碲化鉍,利用一定的技術手段,讓碲化鉍表麵覆蓋多層鉍原子。
很明顯,實驗所要求的操作精度是非常高的,中間出現一點偏差,甚至是計算偏差,都可能導致失敗實驗。
陳帥沒有針對實驗發表意見,他的建議是調整襯底的形態,以及把真空錫氣化到更高溫度來增加活躍性,或許就會對實驗有幫助。
兩位教授說完以後,其他人也紛紛發表意見。
最後隻剩下薛坤。
薛坤很直接的說道,“我負責實驗,有什麼想法,你們說,我做。”
朱炳坤和陳帥對視一眼,也不好說什麼。
項目組的分工很明確,項目的總負責人是朱炳坤,把控項目的研究方向、把控實驗方向都是他的工作。
陳帥的小組負責實驗相關計算、數據分析工作。
薛坤負責實驗設計和實驗,但實際上,實驗具體要怎麼去做,都是大家一起商量討論的結果。
薛坤說完並沒有結束。
他看向了張明浩,笑著開口道,“張明浩也馬上加入實驗了,讓他也說說吧。”
其他人都愣了一下。
張明浩?
一個博士生?
讓一個還沒加入研究中的博士生開口,是要培養人才,還是乾什麼?
張明浩也有些驚訝,注意到薛坤眼裡鼓勵的神色,頓時明白過來。
他站起來,認真開口道,“我還沒加入項目,但對研究也有一定了解。”
“前置實驗的結論是說,多層鉍原子覆蓋的襯底可以生長出高質量的stanene,我個人認為,這個結論有待商榷。”
“兩次驗證都失敗了,但實驗本身找不到問題,這種情況下,應該把前置實驗從頭到尾的仔細研究梳理一下。”
“再差,也能進一步證明前置實驗的正確性。”
這正是薛坤要說的。
之所以讓張明浩來說,是因為他不好直接說前置實驗的研究結論有問題。
那大部分都是陳帥的工作。
張明浩,一個還沒加入項目的博士生,即便說錯了也沒什麼大不了。
另外,也是讓張明浩發揮一下。
萬一說對了呢?
到時候,項目組上下都會認識張明浩,也是給一個出頭的機會,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張明浩可是他的學生。
在項目組中,薛坤可以說是‘勢單力孤’,手下沒有任何博士生,輔助實驗工作的副研究員也都和朱炳坤、陳帥熟悉。
他就一個人。
現在有了張明浩,也多了個可以說話、共同進退的人了。
張明浩說完以後,辦公室一時間安靜下來,陳帥抿著嘴沒說話。
換做是薛坤,他肯定是要反駁的,但隻是個博士生,說什麼?
唯一能做的,隻是大度的一笑。
朱炳坤則抿了抿嘴,實際上,他也認為前置實驗結論可能存在問題,但前置實驗的數據進行了幾次驗算。
哪怕懷疑有問題,又能做什麼呢?
再檢驗、再梳理?
再驗算?
大概率還是得到同樣的結論。
張明浩的話還沒有說完,他猶豫了一下,繼續開口道,“這兩天我做了個數學研究,‘三階類Kawahara方程’,就是電磁實驗研究常用到的方程。”
“我找到了一種方法,能夠簡化計算量,實現讓計算機進行覆蓋性求解。”
“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對前置實驗的數據重新進行計算分析……”
話音一落,辦公室裡安靜的可怕。
所有人看過來的眼神都有些怪異,就連薛坤都一樣,他完全沒想到張明浩會說出這樣一番話。
兩天?
研究有成果?
電磁實驗數據計算用到的類三階類Kawahara方程?
什麼跟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