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三階類Kawahara方程’的研究難度確實高。
即便是已知結果的小步驟,都列出來都需要不短的時間,列出來以後再去找規律,就需要更久。
張明浩在自習室待到了晚上九點鐘,還是肚子的饑餓提醒了時間太晚了。
走在路邊,找小攤解決了晚餐。
再回到青年旅館,用個小桌子繼續奮戰到淩晨三點鐘。
第二天八點醒來,衝了杯咖啡重新煥發新生、精神奕奕。
“年輕真好!”
張明浩也沒有感歎一句,換做是前世,熬個夜一天都沒精神,補覺都補不回來,反倒是越補越累。
二十出頭,人生巔峰的年紀,連日來的折騰都沒什麼影響。
同時,他也警醒起來。
身體也很重要。
身體才是一切的基礎,不管做什麼,把身體搞垮了都得不償失。
係統界麵裡也有身體屬性,升級還需要身體數值評估達到‘70’。
現在隻有‘59’,回想過去幾天的經曆,溺水、趕路、熬夜,都沒怎麼休息,身體沒有變差都很不錯了。
上午依舊是自習室。
張明浩依舊坐在原位,拿出一大堆寫的密密麻麻的稿紙繼續做研究。
他的研究是方程分析的一個‘近似代入轉化’步驟,代入轉化過程很順暢,但依靠的是正確感知,而不是常規的計算轉化。
稿紙上列出了一個個可選項,並標注出正確的選項,主要工作就是對照原方程或方程分析過程來尋找規律。
經過三個小時的奮戰,他終於找到了規律。
這個規律並不百分百正確,但所列出十幾個代入項驗算上都是正確的,其中包含七種不同的變換形式。
七種變換形式涵蓋範圍內,規律應該是正確的。
之所以說‘應該’,是因為規律隻是被找到而沒有被證明。
舉例來說,就像是數論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發現了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為兩個素數之和。
近三百年後的現在,哥德巴赫猜想依舊沒有得到證明,但已知可驗證的偶數都可以用兩個素數來表示,拋開純數學範疇,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認為是正確的。
‘代入轉化規律’也類似,知道該怎麼去進行代入轉化,代入轉化後的方程與原方程也極為近似,但要證明其數學原理以及近似程度,卻是極為複雜的數學問題了。
張明浩把‘代入轉化規律’的七種變換寫在紙上,再去一個個對照原方程,認真看了很久,最終得出一個結論——
這個規則的證明問題不是自己能解決的,最差也要找個頂尖的數學教授。
他是物理係的博士生,一直跟著導師做電磁材料實驗,不是專業的數學博士,更沒有專業研究過偏微分方程,又或者是函數論、群論,等等。
即便規律沒有得到證明,隻是發現了代入轉化規律,也是不小的成果了。
依靠代入轉化規律並對原方程進行變換,就能使其計算量降低到可以讓計算機做覆蓋性計算的程度,也就代表可以利用計算機求出極為近似的解組。
應用上,意義重大!
“這個方程在電磁學實驗以及應用研究上用的很多,可以發表論文了。”
“應該算是應用數學領域?計算數學領域?”
“找薛老師問問!”
張明浩沒有急著去找薛坤。
他整理好東西,背著包到校園裡溜達了一圈。
中午吃過了飯,時間差不多到了兩點鐘,他才不急不慢的去了應用電磁學實驗室。
薛坤長期待在實驗樓。
等到了一樓辦公室,就見裡麵有好幾個人,陳帥、朱炳坤都在,還有其他幾個實驗室的副研究員。
“來了!”
有個副研究員注意到門口的張明浩,笑著點了下頭打了招呼。
朱炳坤則正說著實驗問題,“還是同樣的結果,哪裡出了問題?”
“我們的準備比幾天前更精細,各方麵設計的也很好,理論上最差也能發現實驗產物的導電性會更好,但(實驗產物)甚至還比不上單質鐵!”
一群人沉默。
薛坤注意到了站在門邊的張明浩,招呼一聲,“坐這邊……”
他指著旁邊的一個空座。
辦公室裡的人都是隨意坐的,倒是也沒什麼主次之分。
張明浩很乾脆的坐了過去。
其他人也沒在意,就繼續著有關實驗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