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兩天時間,張明浩悶頭完善了論文內容。
論文的題目是《七種高階定式的近似變換》,主題就是三階定式的近似變換。
‘近似’,也就是和原來‘不一致’,但變換後帶入數值計算結果是線性的,並且和原定式代入結果極為相近。
論文投稿《應用數學學報》,是科學院旗下的英文版本學術期刊,評級為T2級彆,也被收錄在國際SCI檢索。
之所以投稿《應用數學學報》,原因很簡單,兩個字——
有人!
孟國慶認識《應用數學學報》的編輯,還認識幾個審稿專家,他自己也是《應用數學學報》的特邀評審。
張明浩隻是一個博士生,甚至都還沒有入學,他個人進行T2級彆論文的學術投稿,審稿時間就會非常漫長。
這也是很多博士生論文投稿,會帶上導師名字的原因之一。
有名氣,審稿就會快一些。
在完成了論文投稿後,他給孟國慶發了個信息說明,也招呼了薛坤一聲。
兩人都很關心他的論文。
薛坤不止是回了‘收到’,還讓他下午來一趟應用電磁實驗室,“項目組有個會,你過來參加一下。”
下午一點的時候,他去了應用電磁學實驗室,到一樓進了博士生工作間。
工作間裡隻有陳蘭君。
陳蘭君的桌上擺著餐盒,明顯吃的是外賣,手裡則擺弄著魔方。
魔方已經還原好。
她朝著張明浩展示一下,顯擺式的笑道,“終於學會了,看了好幾個教程。”
“你會嗎?”
“會一點吧。”
張明浩隨意的回了一句,他也對照視頻學過還原三階魔方。
如果沒研究過怎麼還原魔方,總是覺得魔方很複雜,實際上,還原過程是非常簡單的,隻需要了解步驟、學會公式就可以。
最簡單的方法,可以用兩個相反的公式全部通關(上左下右、左上右下),隻是需要的步驟多了一些。
張明浩也會最簡單的方法。
陳蘭君把魔方打亂,走過來遞到他手裡,笑道,“你來試試。”
“行吧。”
張明浩接了過來,仔細想了一下還原方法,他很久沒玩過這個了。
“好像是先拚十字……”
“然後還原第一層,再第二層,最後是頂層……”
正要開始還原,忽然想到了《正確感知》。
是不是能感知一下?
他把魔方放在手心,默默的用起了《正確感知》,“左側向上?右側向上?中間層向下?”
“上層向左?向右?”
“橫向中間層向左……”
試了好幾次,終於有個感應正確。
按照‘正確’感應轉了一下,隨後又繼續進行各種轉向的感應。
《正確感知》,能判斷‘某種選擇是否正確’,並不能感應正確的方法。
魔方可以朝不同方向轉動,但轉動選擇的數量是有限的,一個個的去試,總能發現怎麼去轉動。
因為每一個步驟要做很多次感應,還原的速度就非常慢。
在陳蘭君的視角裡,張明浩一直擺弄著魔方,要花幾秒鐘才‘勉強’轉一下,她看著都著急,“你這樣是還原不了的!”
“我來教你!”
她說著都有些迫不及待。
話音剛落,就見張明浩又轉了兩下,仿佛是出現了奇跡一般,魔方的六個麵全被還原了。
陳蘭君驚的小嘴微張,驚訝的喊道,“你是怎麼做的?”
張明浩笑了笑,把還原好的魔方遞過去,邊說道,“研究了一下,就還原了。”
他還補充一句,“可能是運氣好吧。”
陳蘭君不想說話了,靠運氣能把三階魔方還原?
這幾率比中彩票還要低!
她接過魔方再次打亂,也開始盯著魔方仔細研究起來。
難道有什麼竅門?
不可能啊!
十幾步就還原,不就等於是找到了最簡潔的方法,可魔方還原最簡單步驟要用大型計算機才能算的出來。
常規還原,不是用公式嗎?
……
項目組會議定的是兩點鐘。
快到時間的時候,張明浩和陳蘭君一起去了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