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鑫等人連續講了三天。
研發基地的‘特彆小組’,也堅持了聽了三天。
李嘉鑫講得頭昏腦脹,但感覺收獲頗豐,原來模模糊糊沒搞懂的地方,一遍講下來都弄清楚了。
‘特彆小組’的工程師們,就感覺腦子都快炸了。
三個最難的部分,好多人都沒有搞明白。
輸出數值的手動計算、近似轉化、數值趨近性驗證,前麵兩個還好一些,大部分人至少明白是怎麼做的、難點在哪裡。
數值趨近性驗證,則乾脆沒幾個人弄明白,有些人連邏輯關係都梳理不清。
講解結束,工程師們都長呼一口氣。
他們也討論起來,“這隻是一組數據驗證吧?換一組,方法又不一樣了。”
“我已經明白了,每一次的方法都不一樣,所以要手動來進行,尤其是最後那個趨近性驗證,做不了。”
“我們的一次實驗的數據,就要驗證幾十次吧?”
“反正我能力有限,這個工作肯定參加不了。”
“我也寧願悶在實驗室……”
“……”
下一步工作就是開會討論。
石耀坤也知道難度高,但研究方法都買下來了,還能怎麼辦?
他硬著頭皮說道,“半導體模型的完善方法,大家也聽了一遍。”
“確實很複雜、難度很高,但高端的研究哪有不複雜的?這麼重要的模型,也會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我決定讓李嘉鑫擔任研發組的組長……”
話音剛落,李嘉鑫頓時擺手推拒,“石組長,我不行,我真的不行!”
“講講還行,做不了。”
石耀坤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李嘉鑫堅持無辜的擺手,他可不想擔任組長的工作。
研究太難了。
他講的都是張明浩講過的,到現在才梳理個明明白白。
如果換上一組數據,怎麼做?
彆說是三天了,一個星期、半個月都做不來啊!
他趕忙道,“石組長,這麼重要的工作還是您來,我知道的都說了,我懂的也不比您多啊……”
石耀坤被一句話頂得滿臉通紅。
他懂個毛啊!
李嘉鑫講了三天,他也跟著聽了三天,但根本就沒有搞明白。
石耀坤黑著臉說道,“組長的事先不談,我們要組建研發小組,研發小組成員,每個月能拿到工作補貼。”
“大家可以自由報名……”
雖然沒說工作補貼多少,但一個月肯定也有幾千塊。
他說完,沒人主動報名。
石耀坤點了幾個名,結果都被拒絕了,“石組長,我的工作還忙不完呢。”
“我真沒時間做研發啊!”
“我不行,能力有限,到現在都沒搞明白最後那個趨近怎麼算的……”
一個想進組的都沒有!
在場可沒人是傻子,半導體模型完善的難度這麼高,研發進展肯定非常的緩慢,到時候再被人說能力不行,還不如不進組。
另外,進入研發組以後,原來的工作肯定會受到影響。
到時候,工作被彆人頂替了怎麼辦?
再回去還有位置嗎?
石耀坤見到眾人的反應都感覺頭大,但有什麼辦法呢?
研究已經買下來了!
難道放著不用?
買斷也不是無限期的,合同上有規定,五年後,對方就可以發表成果了。
他們買過來自己搞研發,也是希望能更快的完善模型。
按照最初的想法,三個月時間完善模型,再利用模型做各類型半導體襯底計算,就能讓半導體製造技術取得突破。
技術領域,時間比什麼都重要!
現在連個研發小組都建不起來,還談什麼三個月完成……
“難道再找那個博士生?”
石耀坤思索著,歎了口氣,“還是問一下吧,對方也許有辦法?”
……
張明浩啃了幾天的資料,對於視覺光感模型也有了一定了解。
他試了下《正確感知》。
可以!
“方向正確!”
“視覺光感模型和光學超材料理論結合,能實現隱形技術!”
這個結論太有意義了。
《正確感知》判斷方向正確,跟著結合進行研發的路就是正確的。
研發用的是‘光學超材料理論’,而不是真正的光學超材料,也代表不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路’也不會太遠。
“應該是靠視覺觀感的設計,再結合具有微弱光學超材料特性的材料。”
“理論構造設計,再去研究轉化……”
“怎麼做呢?”
張明浩思索著搖了搖頭,研究問題不可能短時間解決。
……
周一傍晚,一棟教學樓的西側大教室。
張明浩要做一項挑戰性的工作教學助理,簡稱助教,薛坤的助教。
薛坤交代一番,就讓張明浩先過去了。
這是一節專業選修課,是麵向整個理學部的大課,課程的名字叫《原子與分子物理》,選修的學生有近兩百人。
張明浩的工作是進行點名,隨後簡單對課程進行一番介紹。
正式上課,就交給薛坤了。
“我是這課程的助教,和你們一樣,也是學生,博士生。”
張明浩站在講台上,親切的做了個自我介紹,還把名字寫在黑板上,“以後叫我張老師,或者叫學長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