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大學的材料類學科評級並不高,也就意味著沒有重點材料類科研機構。
非均質材料物理實驗室,是江州大學唯一的專業材料研究機構。
評級也隻是市重點。
實驗室能維持住,全都要靠韓曉旭教授一個人。
韓曉旭是一名老教授了,他三十年前留校至今,一直從事金屬材料加工方向的研究。
薛坤和張明浩一起找到了韓曉旭。
韓曉旭就在辦公室裡,他安穩的坐著、慢悠悠的喝著茶。
得知了兩人的來意,韓曉旭不急不慢的品了口茶,開口問道,“你們是想用更複雜的工序,把鎳和三氧化二鋁粉末進行混合燒結?”
兩人一起點頭。
“鎳/三氧化二鋁金屬陶瓷啊……”
韓曉旭坐正了一些,沉吟了下繼續道,“我沒有接觸過這種材料,但混合粉末燒結大體都是差不多的。”
“主要包含三道工序,一個是材料的選擇和預處理,第二就是混合工藝,最後是成型固化。”
他說完問道,“三道工序,不用詳細介紹了吧?”
張明浩和薛坤對視一眼,忽然覺得來找韓明旭不太靠譜。
他們說明問題後,對方給了一大堆教科書一般的回答。
預處理、混合、燒結固化……
這還用說麼!
韓曉旭半眯著眼,慢悠悠的繼續道,“各種各樣的工藝改良,都是在這三個工序包含的範圍之內。”
“冶金工程中,燒堿混合料是很常見的,更精細化的工藝,會嚴格控製水溫的穩定性,在混合料的水分控製邂逅問題上,還會采用電腦軟件的自動控製來實現動態調節。”
“工藝差彆還在包括一段式、二段式和三段式,講起來就複雜了。”
“電磁材料製造,也有特殊的方法,比如說半乾法混合,結合了濕法混料和乾法混料帶來的優點,能夠……”
“我看過一篇論文,講的是有一種電池正極的特殊製造方法……”
韓曉旭就著混合粉末燒結技術,像是給學生講課一樣,連續說了一大堆專業內容。
薛坤聽的頭昏腦漲。
張明浩相對還好一些,但到後麵也實在有些聽不下去。
他們不是專業研究材料的。
當涉及技術性的工藝問題,一些專有名詞說出來就聽不懂了。
有一點能確定,韓曉旭教授確實非常專業,針對混合金屬粉末燒結,他從常規技術到冶金製造,再到電磁材料製造,連續講出了一大堆專業內容。
哪怕用AI進行搜索,都不一定能比他的回答更精準、豐富。
他們是來請教的,當然不能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
兩人還裝著認真聽。
韓曉旭講了一大堆東西以後,終於停下來,他似乎還有些意猶未儘,又問道,“你們還有其他問題嗎?”
“沒有、沒有……”
“就這個!”
張明浩和薛坤不約而同的搖頭。
韓曉旭似乎有些遺憾,他開口道,“說的多,不如做上一次。”
“你們準備原料,我可以用實驗室的設備來幫你們以常規方法,製造出混合程度、燒結凝聚度更高的材料。”
“你們可以一起看看,有什麼不懂的現場問。”
“那太好了!”
薛坤聽罷迅速反應,趕忙說道,“我這就去拿原料!”
張明浩則跟著韓曉旭去了實驗間。
他覺得韓曉旭還是靠譜的,講了一大堆專業的東西,然後到實驗室來演示材料製造。
唯一的問題就是,慢悠悠的說話方式實在讓人著急。
……
薛坤拿來了原料鎳粉末以及三氧化二鋁粉末。
韓曉旭也開始製作材料。
從材料的預處理開始,做的就要比薛坤專業太多了。
他邊做邊講,“我不知道你們的需求,這次就用半濕法處理。”
“半濕法,就是給材料添加一些水分。”
“但不要擔心,最後燒結的時候水分都會蒸發掉……”
在處理好材料以後,就到了第二步,把鎳粉末以及三氧化二鋁粉末進行混合。
韓曉旭介紹了實驗室的混合攪拌器,相對功率更大,可以把粉末混合的更加均勻。
到這一步,張明浩對韓曉旭又有了改觀。
韓曉旭進行的操作,簡直像是教科書一般的精準。
他對於混合燒結工藝非常精熟,材料製備的過程中,還不斷講解某個操作的原理和目的,能讓人理解的清清楚楚。
張明浩感覺受益良多。
看了一遍韓曉旭的操作,再回去實驗室製備同樣的材料,質量上都能提升很多。
最後是燒結、成型固化。
韓曉旭沒有采用什麼特殊的方法,就是正常的燒結固化,但冷卻後成型的鎳/三氧化二鋁金屬陶瓷,明顯和他們做的不一樣。
表麵上更有光澤,也就代表內部凝聚度更高,硬度、韌性、壽命等性質都會有提升。
至於電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