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就不清楚了,我不做電磁方向研究,混合燒結材料的質量是否和電磁特性有關,還是要你們進行專業測定。”
韓曉旭說著搖了搖頭。
“已經很好了!”薛坤盯著成型的材料,喜滋滋的說道,“電磁特性,我們回去測定一下就行了。”
“謝謝韓教授!”
“謝謝!”
……
下午五點。
朱炳坤依舊等在實驗間,見薛坤和張明浩拿回來的材料,他驚訝的問道,“韓教授親手做的?”
“還真是不一樣啊!”
話音一落,他就迫不及待的說道,“試一下吧,也許就能行了。”
薛坤也很期待。
兩人說著就開始準備,材料都已經燒結完成,準備工作就簡單了。
張明浩也想幫著一起做,但發現工作都被朱炳坤和薛坤搶著乾了。
他默默退了出去。
就像是薛坤說的,材料的研究太複雜了,他們根本不可能去研究材料製造。
韓曉旭製造的鎳/三氧化二鋁金屬陶瓷,沒有使用太複雜的工藝,但因為操作的更精細,材料實驗室設備更專業,製造出的成品質量明顯更好。
但是否會對實驗有影響呢?
《正確感知》能判斷實驗步驟正確與否,但不能預測未來。
張明浩也隻能耐心等待著。
沒等多久,薛坤和朱炳坤走出了實驗間,三人又一起隔著玻璃窗盯著流動性測定儀上的數值。
“0、1、0、1……”
“0、1……”
“15、33、28、20……”
某一時刻,數字快速跳動到最高值‘33’,玻璃窗外的三人都驚住了。
“有了!”
“33,看到了嗎!”
“看見了、看見了,我也看見了!33,最高值,下降速度也慢了……”
“這次絕對沒問題了!”
“還真是因為材料……”
薛坤和朱炳坤一人一句的喊著,後來乾脆激動地都抱在一起。
張明浩站在那裡一動不動,所有的情緒都凝聚在眼神裡,他盯著測定儀上的數值,連呼吸都仿佛停滯下來。
過了一陣,情緒稍有平複。
薛坤和朱炳坤一起道,“準備準備,再來一次!”
當晚一直忙到淩晨,他們一起連續進行了五次實驗。
其中有三次檢測到了數值波動,最高波動數值為‘43’。
兩次沒有檢測到數值波動的實驗也是有規律的,實驗使用的是和上一次一樣的材料,也就是說,一個材料用兩次,第二次就檢測不到數值波動了。
淩晨一點,實驗室還亮著燈。
朱炳坤盯著記錄下的實驗數據,問道,“為什麼?”
“材料不能重複使用?”
“之前的實驗也一樣,第一次有波動,第二次就不行了,難道通電還會破壞材料內部的結構?”
薛坤思索著說了句,“也許和外在因素有關?”
張明浩擰著眉頭。
他說的話不多,但一直做著判斷,薛坤的想法沒有得到正確反饋。
換句話說,不是外在因素的影響。
那究竟是什麼呢?
“這可能和‘缺失的步驟’有關?”張明浩仔細思索著。
進行過通電的鎳/三氧化二鋁金屬陶瓷,外表看起來和沒通過電的一模一樣,但內部可能存在一些不理解的差彆。
薛坤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現在已經能確定,用質量更好的材料進行實驗,流動性測定儀的數值就會出現跳轉波動。”
“但是好像沒有規律,波動數值發生的時間不同,而且,為什麼隻出現一次?”
這是受到什麼影響呢?環境?時間?溫度……
“對啊!”
張明浩思索著,忽然猛地睜大眼睛,他激動的站了起來,“溫度!是溫度,一定是溫度!”
“材料溫度!”
“我們一直沒有注意這個,材料通電以後溫度就會上升,也許在某一個溫度節點上就會發生波動。”
“溫度升高一些,波動會消失!”
薛坤聽著也激動起來,他恍然喊道,“對啊,溫度!”
“如果能讓材料保持某一個溫度,也許就能檢測到第二次波動了。”
朱炳坤立刻站起來,他迅速走向實驗間,還催促了句,“快!還等什麼!”
“實驗了——!”
“不睡覺了,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