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間裡。
驗收小組的三名專家,袁輝、周鐵軍以及崔濟,就近旁觀起著實驗準備過程。
陳明珍、王希國站在外間等待。
薛坤擅長實驗操作,大部分準備工作都是由他來完成。
朱炳坤也跟著一起忙碌著。
張明浩沒有參與實驗工作,他的實驗操作經驗不多,肯定趕不上兩個專業人士。
他負責給驗收組專家做講解,“薛坤教授手上的材料就是鎳/三氧化二鋁金屬陶瓷。”
“材料是鎳和三氧化二鋁的粉末混合燒結而成,是由非均質材料物理實驗室的韓曉旭教授幫忙製備出來的……”
三個專家邊聽邊看。
袁輝、周鐵軍都是科學院院士。
袁輝研究的是量子物理,超材料領域就是個外行了。
周鐵軍從事超材料理論以及計算結合人工智能相關研究,也隻能算是電磁超材料實驗領域半個內行人。
崔濟才是最專業的,他做的是同領域的研究,手下有好幾個超材料項目。
不為人知的是,他還是參與過新一代戰鬥機超材料隱形塗層的設計研究工作。
他也是三人中最權威的。
周鐵軍、袁輝不相信所謂的‘新物理發現’,實驗室規模又推翻了崔濟的推斷,他們下意識認為實驗存在問題。
他們都想著找出問題,體現一下驗收組專家的水平。
張明浩介紹到‘材料是由非均質材料物理實驗室的韓曉旭教授幫忙製備’時,袁輝頓時凝住了眉頭開口問道,“為什麼材料要找其他實驗室製備?”
“韓曉旭教授是材料專家,實驗室製備材料的水平很高。”
張明浩瞄了袁輝一眼,耐心解釋道,“另外,相比我們實驗室,材料實驗室的設備更專業,所製備出的材料質量更高……”
袁輝張了張嘴,什麼也沒說,他忽然意識到自己問了一個傻問題。
周鐵軍暗道慶幸。
他剛才也有同樣的疑問,好在袁輝搶先開了口。
袁輝是外行,說錯了也沒什麼。
他問出來就丟人了。
在材料進行處理以後,下一步就準備正式實驗了。
薛坤繼續留在實驗間。
其他人都走出來隔著玻璃窗光看。
張明浩已經介紹的很詳細,到此也就不用再多說了。
現在就是等著看波動數值。
周鐵軍一直沒開口,他也確實找不到問題,因為實驗太過簡單了,簡單到‘根本不會有環節有問題’。
那就像是測定導體的電阻,隻要把導體放置在電路中,看下儀器的度數就可以了,最多加上一步計算。
這中間能有什麼問題?
他小聲嘟囔一句,“真是研究生都可以做的實驗……”
周圍為之一靜。
其他人不約而同的看向張明浩。
張明浩則看向周鐵軍,還接著話茬回了句,“這確實是我的實驗。”
其他人也都忍俊不住,紛紛按住了嘴角儘量不發出聲音。
袁輝則笑了出來,心裡一下子就平衡了。
他問了個傻問題,而現在周鐵軍也說了句傻話。
大家也都會忘掉他的事了吧?
崔濟也笑了笑,旋即扭過頭盯著測定儀的屏幕,他沒研究過鎳/三氧化二鋁金屬陶瓷,但類似的材料測定實驗做過很多。
實驗過程,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現在也等結果了。
測定儀的屏幕數值,一直都在‘0、1’之間波動。
當實驗正式開始以後,隻等了十秒鐘左右,就見到個‘44’的數字。
隨後,繼續跳轉。
過了二十幾秒,又是一次波動,最高數值達到了‘46’。
崔濟麵色凝重,“是這樣的波動,對吧?”
“對!”
朱炳坤道,“固定時長間隔,跳轉數值高點40到50,時長2秒左右。”
“我們的實驗控製並不嚴謹,波動持續性差一些,相信更嚴謹的實驗,間隔波動會更加穩定,”持續時間也更長。”
眾人都目不轉睛的看著。
數值波動持續了兩分鐘左右,再之後就一直都是‘0、1’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