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讀者留言,懶得轉述,直接看原文:
“我今年24歲,目前在一家鄉鎮小學當音樂老師。
目前想在課程之餘寫小說,同時每天拍一兩個有關自己的視頻當練手,還打算周末去圖書館書店多看看書,寒暑假也打算去上海的外灘或者南京路啥的找個服裝銷售的工作鍛煉一下。
目前有幾個問題。
1.執行力方麵的問題
本來打算在去年暑假的時候去上海找個基礎的工作先乾起,當做鍛煉,但是一到放假的時候就開始一直懶得動,隻想躺床上。還有周末也想去圖書館看書,但是到那個時候也不想出門。
2.工作方麵的問題
之前有一章寫過上課如何講得有趣,能讓聽的人聽得特彆嗨,自己也講得特彆嗨的方法,就是增加一句話的密度的那裡,但是一到自己講課的時候就用不出來,隻能照著ppt嗯念。
所以有沒有更快上手,更好用的,對小學生也適合的講課或者說演講的方法。就是類似做百x號這種,很簡單的方法。
目前我的這個工作還要乾六年才能說可以不繼續乾,否則中途不乾算違約,需要賠十幾萬。
所以目前的想法就是邊乾邊攢錢,等六年之後全職乾自媒體,當然同時找個你說的服裝銷售的工作鍛煉自己也繼續攢錢。
這是現階段的一個想法,不清楚之後會不會變,也想聽聽作者的建議。
最後,靠看廣告也算給作者送了一個召喚,所以能插個隊嗎?”
行,給你插上了。
你先縮短執行力的半徑,先從距離近的活動開始乾,去習慣這種說乾就乾的感覺。
先在觸手可及的事上麵不讓自己拖延,你的執行力就會越來越高。
你無論去圖書館還是去上海賣衣服,這些東西距離都太遠,你都要路上花掉很多時間成本。
現在又不比以前。
現在很多書手機上直接免費版的可以看。
不行的話,你去一些不太正規的網站也能看。
你要實在找不到,幾毛錢海鮮市場也能拿到電子版。
重點不是去圖書館,重點是你看書這個行為,直擊本質。
周末哪怕你一直坐在床上,但其實你是一直在看書,一直在思考書裡的內容,你等於更加高效的完成了去圖書館的這個活動。
因為你省去了時間成本,你省去了中間路途的這些奔波什麼東西。
對不對?目的不是去圖書館拍照打卡發朋友圈,而是升級你的大腦。
你壓根沒有必要再去做什麼服裝銷售,你每天上課你也是乾麵對人的活,雖然是孩子,但是這也是在表達。
做老師嘛,你肯定是用你的嘴在說話,你是在溝通表達的一個狀態,已經起到在鍛煉嘴皮子的目的了。
所以你的問題不在這些地方。
另外關於上課這個東西,你這個因為教材受限,你的發揮空間有限。
教材不是你編的,教的內容不是你指定的,你是完成任務來的。
所以你在這一環上你就按部就班得了,就當鍛煉自己嘴部肌肉,把學校的任務完成就行了,你彆考慮把那些教材說的多有趣。
因為編了就很沒趣,他就不是讓你講得有趣這個目的,壓根就沒給你留多少發揮空間。
你就儘快的把課內的內容上完就行了唄。
自己想辦法,自己去琢磨怎麼樣把這個東西說的傻逼都聽得懂。
多嘗試用一些比喻,用一些生活中就可以看到了一些東西去解釋一些概念。
比方說三連音,就跟放連環屁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