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斯南坐在床上打坐,他閉著眼,呼吸漸次沉下去,丹田內慢慢騰起一縷熱流,順著任脈往上爬,到膻中穴時突然撞在一團冰冷的阻滯裡,疼得他眉峰驟皺,額角汗滴落在衣襟上。
薛從寒的手段果然陰狠歹毒,那封穴寒氣如附骨之疽,數日不散,每逢運功便逆衝經脈,蝕人神魂。
隻是他向崔一渡隱瞞了實情,怕其擔憂,在地宮裡並沒有進行實質性的調息。
這幾日,江斯南獨居客房,終於有機會凝神調理體內亂竄的寒氣。
他強忍不適,指尖掐入掌心,引導熱流繞行帶脈,試圖破開桎梏。冷汗浸透中衣,體內寒熱交攻,差點昏厥。就在經脈將裂之際,那縷熱流驟然下墜,彙入尾閭,順督脈逆行而上,竟隱隱有衝開夾脊之勢。
江斯南心頭一震,原來這寒氣壓迫反成內勁凝練之錘,若能借力破境,或許可以化險為夷。
他深吸一口氣,重新凝聚內力,熱流如龍,沿脊柱盤旋而上,每突破一節骨髓,便有細微劈啪之聲在體內炸開,似冰層龜裂。
他疼得渾身顫抖,卻不敢稍停,任那氣流一路衝關破障,直逼玉枕關。劇痛中,他眼前發黑,耳畔似有風沙呼嘯,恍惚看見古道儘頭駝鈴輕響,沙棘搖曳。
他猛然咬破舌尖,鮮血迸出,一聲低吼撕開靜夜。熱流驟然貫通玉枕,百會一震,天地氣息竟如潮湧來。經脈寸寸洗練,寒毒儘化為溫潤真氣,盤踞丹田。
他緩緩睜眼,眸光如電,體內真力充盈流轉。
成了!
江斯南起身推窗,晨風拂麵而來,天邊初陽破曉,映得山丘如金。
他提著朔星劍,走到院外一處空曠地,劍鋒輕點地麵,劃出一道弧光。晨曦中,朔星劍映出淡淡銀芒,仿佛與天邊朝霞共鳴。
他凝神靜氣,劍意隨呼吸起伏,周身氣流緩緩旋轉,枯葉隨勢而起,環繞身側。
驟然間,劍勢展開,如大漠孤煙直上,又似長河落日鋪展,一招一式皆含新悟真意。劍鋒過處,空氣微顫,留下縷縷殘響。
他收劍而立,額間汗跡已乾,晨光灑在劍刃上,映出一道晶瑩光痕。
不知什麼時候,崔一渡已經站在不遠處靜靜望著他,臉上露出欣慰笑意。
“老崔!”江斯南見到崔一渡,疾步跑到跟前,“快看!我終於衝破封禁了!”
崔一渡輕拍他肩頭:“不僅是衝破,更是提升。你的內力比之從前精純不少,披雲劍法已與劍意相融,方才那幾式,意境開闊,不拘舊法。你這一番破而後立,怕是已觸到了‘意在劍先’的門檻,現在的小江,已非昔日可比。”
“那還不是老崔教得好!”江斯南咧嘴一笑,眼中神采飛揚,晨光映照下,整個人如劍出鞘,鋒芒初露。
崔一渡笑著搖頭,望向遠處丘陵,若有所思。
江斯南順著崔一渡的目光望去,遠方山色蒙矓,星星點點村落隱現,晨煙嫋嫋,與朝霞交織成一片溫潤光暈。
“沒想到封旗主年紀輕輕,就成了一方豪傑,把這片貧瘠的土地治理得如此安寧。”
“是啊,當年分彆時,他才十五歲,九年時間,足以讓稚子成長為擎天之柱。”
“老崔,跟我講講他的事情唄。”
“說什麼呢?”崔一渡思忖著,片刻後說道,“就說說他怎麼從一個落難少年,一步步扛起這千斤重擔。”
“好,就聽這個。”
崔一渡告訴江斯南,當年碧霄宮蒙難,封羨源隻身流浪到民間,為了謀生,跟著馬隊走西域販絲綢,風沙磨礪中練就一身韌勁。
他白日做苦力,夜晚勤加練功,武藝沒有落下半分,反而在孤苦中愈發精進。
一次商隊遇馬賊劫道,封羨源獨戰七人,劍斷仍以斷刃退敵,血染黃沙而不倒,自此聲名鵲起。
商隊首領與明珠堡旗主陶誠是故交,把封羨源推薦給陶誠。陶誠見他膽識過人,便收為親隨。三年間,封羨源沉穩勤勉,處事果決,漸漸贏得上下信服。
有一次封羨源隨陶誠巡查邊境,突遇遊敕小隊襲擾,隨同侍衛被殺,陶誠年邁力衰,精疲力竭,封羨源憑一己之力,以一敵五,斬殺首領,餘寇潰逃。
他帶著陶誠退至安全地帶,當夜突降暴雪,二人被困荒原。
風雪如刀,寒夜刺骨,封羨源撕下衣襟為陶誠包紮傷口,含淚斬殺自己的戰馬,以馬血暖腹。他掏空馬匹內臟,讓陶誠在馬腹中過夜,硬生生熬到天明日暖。
次日雪停,他背著陶誠徒步百餘裡回堡,途中曆儘艱辛,終於把陶誠送回明珠堡。
此後,陶誠視封羨源如子,臨終前將旗主之位傳予他。
那時明珠堡內憂外患,封羨源力挽狂瀾,整軍屯田,撫恤百姓,幾年間使一方荒土變為樂業之鄉。
崔一渡望著遠方,聲音低沉:“人皆見羨源今日威儀,卻少知他曾跪在雪地裡,用身子暖過流血的傷口。那一年,遊敕再度南犯,他率軍迎敵,身先士卒,左肩中箭仍不退縮,鮮血浸透輕甲,硬是斬下敵將首級,震懾敵軍。戰後郎中在他肩膀取出箭頭,剜去寸許腐肉,他麵色不改,談笑如常。百姓聞之,莫不落淚。”
江斯南聽聞,沉默良久,不禁動容:“這般人物,真乃天降將星。”
崔一渡輕歎:“可你若問他最苦的一夜,他定說不是戰場,而是陶誠咽氣那晚,守著冷爐枯燈,握著一隻酒壺,哭得像個孩子。翌日清晨,他便以新旗主身份升帳理事,決斷如流,無人敢輕視。”
言及至此,崔一渡嘴角微微上揚,“羨源從不曾以英雄自居,反倒常說自己不過是個守土之人。他每日拂曉練劍,深夜巡營,衣不解帶。可正是這份沉靜與擔當,讓他在風雨飄搖中穩如磐石。
“他最大的願望,是鏟除惡人,替親人報仇。他說等勒北富足安穩了,就把勒北交給值得托付之人,自己回大舜故土,了卻當年血仇。
“但勒北並不安寧,所以他將仇恨擱置心底,把百姓的安危置於眼前。寒來暑往,他從未有過絲毫懈怠和輕鬆。封長老若在天有靈,必定心疼,也必定欣慰。”
江斯南望著崔一渡平靜的臉,心頭隱隱作痛:老崔,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