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員通道的門再次打開時,陽光突然湧了進來,把紅色的領獎服照得發亮。加拿大國奧隊的球員們正列隊走向季軍領獎台,紀風站在通道口等著,目光掃過幾張熟悉的麵孔——效力於拜仁慕尼黑二隊的前鋒利亞姆·米勒,去年在u23歐聯杯上見過;還有諾丁漢森林的後衛德裡克·科尼,小組賽時兩人曾在邊路有過三次碰撞。
“加拿大這屆陣容挺強的,”身邊的艾瑞克突然開口,口罩遮住了半張臉,聲音悶悶的,“他們的10號喬納森·戴維,在裡爾本賽季進了15個球。”紀風點點頭,看著加拿大球員們互相整理著領獎服,他們的獎牌掛在脖子上時,陽光反射出銀色的光——那是季軍的顏色,比中國隊即將領到的銀牌稍暗一些。
2021年東京奧運會加拿大國奧隊的正式名單裡,除了利亞姆和德裡克,還有門將詹姆斯·潘特米斯蒙特利爾衝擊)、後衛賈斯汀·史密斯溫哥華白浪)、中場泰揚·布坎南新英格蘭革命)等球員,這群平均年齡23歲的年輕人,一路淘汰了墨西哥和韓國,最終站在了季軍領獎台上。此刻他們舉起獎牌歡呼時,紀風注意到布坎南脖子上的獎牌鏈在陽光下晃悠,鏈扣處刻著小小的奧運五環。
加拿大隊員走下台時,頒獎司儀用英語喊道:“請亞軍隊伍——中國國奧隊入場!”紀風深吸一口氣,率先邁步走出通道,身後的隊員們跟著列成一排,紅色的安踏領獎服在綠色的草皮上格外醒目。國際奧委會副主席、中國奧委會主席巴赫正站在領獎台旁,他穿著深色西裝,手裡捧著銀色的獎牌托盤——這是東京奧運會足球項目的頒獎主席,也是中國觀眾熟悉的麵孔。
“一個一個來,彆慌。”張軍在隊尾低聲提醒。巴赫笑著對走近的紀風點了點頭,拿起一枚銀牌,輕輕掛在他脖子上。獎牌比紀風想象的沉,直徑大約8厘米,正麵是奧運五環標誌,背麵刻著“東京2020”的字樣和足球圖案,冰涼的金屬貼著皮膚,透過薄薄的領獎服傳來清晰的觸感。他下意識地攥緊了拳頭,指腹蹭到獎牌邊緣的紋路,突然想起小時候在拉瑪西亞青訓營,教練說“努力的重量,最後都會變成獎牌的分量”。
巴赫給艾瑞克頒獎時,用英語說了句“精彩的比賽”,少年微微鞠躬,口罩上方的眼睛彎成了月牙。輪到李陽時,他胳膊上的繃帶還沒拆,巴赫特意放慢了動作,幫他把獎牌鏈繞過繃帶,輕聲說了句“勇敢的孩子”。周洋領獎時,因為腿還在抽筋,站得不太穩,旁邊的潘誌悄悄扶了他一把,兩人對視一眼,眼裡都帶著笑——哪怕口罩遮住了嘴角,這默契的眼神也藏不住。
所有隊員站定後,攝像師舉起相機,對著這群紅色的身影按下快門。紀風低頭看著胸前的銀牌,突然覺得這冰涼的金屬裡,藏著太多滾燙的瞬間:小組賽逆轉阿根廷時,林宇軒最後一秒的絕殺;半決賽對陣日本,李陽飛身堵槍眼的背影;還有剛才通道裡,大家互相整理口罩的手。這些瞬間像拚圖,拚出了獎牌背後的重量。
升國旗時,《義勇軍進行曲》突然響起,紀風猛地抬頭,看著五星紅旗在東京的天空升起。他注意到身邊的艾瑞克在輕輕哼唱,周洋的肩膀在微微顫抖,連平時最調皮的邊後衛徐龍都抿緊了嘴唇——口罩遮住了他們的表情,卻遮不住眼裡的光,那是刻在骨子裡的堅韌與驕傲。
看台上,有記者拍到了這樣一張照片:中國隊員們戴著紅色口罩,胸前的銀牌閃閃發亮,紀風站在最前麵,右手緊緊攥著獎牌,指節因為用力泛白,左手卻悄悄搭在身後隊友的肩上。這張照片後來被《人民日報》轉載,配文寫著:“口罩遮不住笑容,銀牌擋不住榮光。這群年輕人用拚到最後一秒的倔強,詮釋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運精神,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足球的品格:敢打敢拚,永不言棄,勝不驕,敗不餒。”
中國隊的隊員們剛走下領獎台,就聽見司儀喊出“請冠軍隊伍——西班牙國奧隊入場”。紀風停下腳步,對著身後的隊友們揚了揚下巴,率先鼓起了掌。紅色的身影們立刻跟著響應,掌聲在空曠的球場裡回蕩,帶著毫不掩飾的真誠。
西班牙隊的球員們穿著深藍色領獎服走過來,米格爾·古鐵雷斯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最前麵的紀風,隔著幾步遠朝他眨了眨眼。紀風笑著朝他舉了舉胸前的銀牌,掌心的冰涼透過金屬傳來,像在傳遞一份無聲的祝賀。
當佩德裡走上領獎台時,艾瑞克的掌聲突然變得格外響亮。這位巴塞羅那的老大哥接過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頒發的金牌,轉身時恰好對上艾瑞克的目光,遠遠地朝他比了個進球的手勢——那是他們在俱樂部訓練時的暗號,意思是“這球漂亮”。艾瑞克的眼眶突然有點熱,想起出發前佩德裡在微信裡說的“不管誰贏,都要帶著獎牌回拉瑪西亞”,此刻兩人都做到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米格爾領取金牌時,特意把獎牌舉起來晃了晃,對著中國隊的方向咧嘴笑。紀風朝著他用力鼓掌,手掌拍得發紅——從u16時搶同一個足球開始,他們就總在較勁,卻也最清楚彼此為了這一刻付出了多少。看台上突然響起一陣笑聲,原來米格爾剛戴上金牌,就轉身對著紀風做了個鬼臉,那副孩子氣的模樣,和在拉瑪西亞青訓營時一模一樣。
西班牙隊全體站定後,《西班牙國歌》在球場響起。紀風注意到艾瑞克悄悄跟著節奏點頭,便用胳膊肘碰了碰他:“你聽得懂?”艾瑞克笑了,口罩上方的眼睛彎成月牙:“佩德裡教過我幾句。”兩人的目光同時落在領獎台上,看著米格爾和佩德裡並肩站著,金牌在陽光下閃得耀眼,心裡湧上來的不是失落,而是實實在在的開心——那是看著並肩作戰過的夥伴登頂巔峰時,才會有的真摯情緒。
頒獎結束後,米格爾突然跑過來,一把抱住了紀風。兩人的獎牌在擁抱中撞出輕響,像一串清脆的祝賀。“回去記得請烤肉。”米格爾的聲音透過口罩傳過來,帶著笑意。紀風拍著他的後背笑:“先把你的金牌收好,彆回頭被拉斐爾那家夥搶去當賭注。”
佩德裡也走了過來,手裡拿著三枚紀念徽章——那是國際足聯特意為決賽雙方球員準備的禮物。他給紀風和艾瑞克各遞了一枚,用西班牙語說:“明年歐冠賽場見。”艾瑞克接過徽章,突然想起在巴黎聖日耳曼的更衣室裡,紀風視頻通話時總說“等你來了巴薩羅那,咱兩好好踢一場”,此刻看著佩德裡胸前的金牌,突然覺得那一天好像不遠了。
中國隊的隊員們還在鼓掌,李陽對著西班牙隊的方向豎起了大拇指,周洋則和保·托雷斯互相點頭致意。張軍站在一旁,看著這群孩子真誠的笑臉,突然對老王說:“你看,這才是體育該有的樣子——輸得起,也贏得起,更懂得為對手的優秀喝彩。”
陽光穿過球場的頂棚,落在兩隊隊員交錯的身影上。紀風攥著胸前的銀牌,看著米格爾和佩德裡舉著獎杯歡呼,突然覺得這枚銀牌的分量裡,又多了一層特彆的意義——它不僅刻著中國足球的突破,也映著跨越國界的友誼與尊重。遠處的看台上,段暄的聲音透過轉播傳來:“這掌聲裡,有遺憾,有敬佩,更有少年們對足球最純粹的熱愛。當競爭落幕,留給世界的,是這些年輕身影教會我們的:真正的強者,既能為自己拚搏,也能為對手鼓掌。”
頒獎儀式的彩帶還沒落儘,場邊的記者們就湧了上來,攝像機和話筒像森林般豎起。《馬卡報》的記者率先喊道:“佩德裡!紀風!米格爾!能一起合張影嗎?”這個提議立刻得到了周圍媒體的響應,央視的攝像機也迅速對準了這三個穿著不同國家隊戰袍的少年。
佩德裡笑著朝紀風和米格爾招手,三人很自然地站到了一起。佩德裡站在中間,左手搭在紀風肩上,右手攬住米格爾的後背——這個姿勢他們在拉瑪西亞青訓營的合影裡擺過無數次,隻是那時穿的都是紅藍相間的巴薩球衣,此刻卻分彆披著西班牙、中國和西班牙的隊服,胸前的獎牌碰撞出輕響。
“看這邊!”《世界體育報》的攝影師喊道。紀風下意識地挺了挺胸,胸前的銀牌和米格爾的金牌在陽光下交相輝映,佩德裡的金牌則掛在兩人中間,像枚閃耀的紐帶。米格爾突然湊近紀風,用西班牙語說了句“回去請你吃海鮮飯”,逗得紀風笑出了聲,口罩上方的眼睛彎成了月牙。這個瞬間被十幾台相機同時捕捉,快門聲像密集的鼓點。
央視的記者趁機喊道:“紀風,能說說和兩位巴薩隊友同場競技的感受嗎?”紀風接過話筒,目光掃過身邊的兩人:“從u16就在拉瑪西亞一起訓練,今天能在奧運決賽場上相遇,不管結果如何,都是這輩子難忘的經曆。佩德裡和米格爾的表現配得上這枚金牌,他們讓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多要學的。”
佩德裡立刻用英語補充:“紀風在場上的奔跑讓我們很難受,他和艾瑞克的配合非常出色,中國隊配得上所有掌聲。”米格爾則對著鏡頭做了個鬼臉:“其實我偷偷練了半年中文,就為了今天能對紀風說‘恭喜你’——雖然他可能沒聽懂。”這話讓周圍的記者都笑了起來,艾瑞克湊過來用流利的法語翻譯給法國記者聽,場上的氣氛瞬間輕鬆起來。
很快,更多來自拉瑪西亞的西班牙國奧隊隊員被記者們拉了過來——包括同樣出自巴薩青訓的埃裡克·加西亞。五個曾在拉瑪西亞共享同一間更衣室的少年站成一排,從左到右依次是紀風中國)、米格爾西班牙)、佩德裡西班牙)、埃裡克·加西亞西班牙),胸前的金銀牌在紅色和深藍色的隊服間交替閃爍,像串跨越國界的項鏈。
“拉瑪西亞製造,奧運賽場綻放!”《阿斯報》的標題幾乎瞬間擬好,攝影師指揮著他們舉起獎牌,背景裡是飄揚的中、西兩國國旗。央視的鏡頭特意給了紀風胸前的銀牌一個特寫,畫外音裡,段暄的聲音帶著感慨:“從巴塞羅那的青訓營到東京的奧運賽場,這些年輕的球員用足球打破了國界,他們的友誼和拚搏,正是體育精神最好的注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些照片在半小時內就傳遍了全球體育媒體的版麵:《隊報》用“拉瑪西亞的東京之約”作為頭條;《體壇周報》的標題是“從青訓營到決賽場,三個少年的足球故事”;央視體育新聞的畫麵裡,紀風正和佩德裡交換徽章,字幕寫著“競技之外,更有情誼”。
社交媒體上,這組照片的轉發量迅速突破百萬。有中國球迷評論:“紀風站在巴薩隊友中間,一點都不遜色!”西班牙網友則留言:“米格爾和佩德裡身邊的中國隊長,踢得真不錯!”拉瑪西亞青訓營的官方賬號甚至轉發了這組照片,配文是“永遠的家人,不同的戰場,同樣的熱愛”。
夕陽西下時,記者們漸漸散去,紀風把交換來的佩德裡簽名徽章小心翼翼地彆在領獎服上。米格爾跑過來,塞給他一枚西班牙隊的紀念章:“記得貼在你的收藏冊裡,下次見麵要檢查的。”佩德裡笑著補充:“8月底的季前賽,我們在巴薩等你。”
紀風用力點頭,看著兩人跑回西班牙隊的陣營。遠處的攝像機還在閃爍,他知道這組照片會被無數人看到——在南島的教育局會議室,在裡昂的中餐館,在廣州的老巷裡,也在巴塞羅那的拉瑪西亞青訓營,那些和他們一樣追逐足球夢的少年,或許正對著屏幕,想象著自己未來的模樣。
央視的轉播鏡頭最後一次對準這三個身影時,段暄的聲音溫柔而堅定:“這些照片會被存檔,會被傳播,因為它們不止記錄了一場決賽的結局,更記錄了足球最動人的模樣——競爭時拚儘全力,相擁時真心實意,而熱愛,永遠沒有國界。”
混合采訪區的燈光比球場更刺眼,記者們舉著話筒圍上來,把中國隊的隊員們分成幾團。紀風剛走到央視的采訪台前,就聽見身後傳來低低的抽泣聲——艾瑞克正被一群記者圍著,肩膀微微發抖,眼淚順著口罩邊緣往下淌。
“那個單刀……如果我再穩一點……”艾瑞克的聲音帶著濃重的鼻音,法語和中文混在一起,“是我沒抓住機會……”《體壇周報》的記者趕緊遞過紙巾:“艾瑞克,你已經做得夠好了!25米的任意球擦著橫梁過去,那腳單刀晃過門將時多漂亮!”央視的女記者也跟著點頭:“17歲站在奧運決賽的舞台上,你已經創造了曆史!”
不遠處,林宇軒拄著拐杖站在陰影裡,剛回答完“腳踝恢複得怎麼樣”,就被追問“沒能上場是不是很遺憾”。少年突然低下頭,拐杖在地上戳出輕響,眼淚砸在紅色的領獎服上:“我想和他們一起跑……哪怕就最後五分鐘……”他的聲音越來越低,旁邊的隊醫趕緊打圓場,記者們卻沒再追問,隻是安靜地拍著他攥緊拐杖的手——那上麵還沾著替補席的草屑。
紀風剛想走過去,就被張軍拉住:“來,這邊還有個聯合采訪。”兩人剛站定,一個外國記者突然舉手,問題尖銳得像冰錐:“如果必須有人為這場失利負責,你們覺得是誰?”現場瞬間安靜下來,攝像機的鏡頭齊刷刷對準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