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沒想到會在周末就再次走進“轉角咖啡”。
周雨在電話裡熱情洋溢:“來吧來吧!文學社的周末沙龍可有意思了,你不是想快點熟悉新環境嗎?”
於是周日下午三點,林夏推開了那扇掛著風鈴的玻璃門。咖啡香氣撲麵而來,混合著舊書頁和甜點的味道。店內裝修是複古工業風,裸露的紅磚牆上掛滿了黑白照片和學生們的藝術作品,靠窗的一排座位上,幾個熟悉的身影正圍坐在一起。
“林夏!這裡!”周雨揮手示意。
林夏走過去,發現宋言也在。他坐在靠牆的位置,麵前放著一台筆記本電腦和幾本厚厚的書,手邊是一杯幾乎見底的濃縮咖啡和一顆薄荷糖。
“歡迎來到文學社的據點。”周雨拉著林夏坐下,“今天我們主要是討論下一期雜誌的選題。”
林夏數了數,加上自己一共七個人,大多是麵熟的同班同學,隻有一個戴圓框眼鏡的男生她沒見過。
“這是高三的學長,陳宇,我們雜誌的主編。”周雨介紹道。
陳宇推了推眼鏡,溫和地笑道:“早就聽說要來一位文筆很好的轉學生,歡迎你。”
林夏有些不好意思地點頭回應,在宋言旁邊的空位坐下。宋言不動聲色的把桌上的薄荷糖遞給了她。
討論開始了,大家輪流提出下一期雜誌的主題設想。林夏安靜地聽著,注意到宋言雖然話不多,但每次發言都能切中要害。當有人提出“青春”這個過於寬泛的主題時,他輕輕搖頭:
“需要更具體的切入點。比如‘未寄出的信’,或者‘轉角遇見’。”
“轉角遇見?”周雨眼睛一亮,“這個有意思!我們學校外麵不就是轉角咖啡嗎?可以圍繞‘轉角’這個意象展開。”
大家紛紛讚同,開始討論具體欄目的設置。林夏聽得入神,沒注意到宋言悄悄推過來一張便條。
【你想負責哪個欄目?】
林夏愣了一下,拿起筆在下麵回複:
【我可以嗎?剛來就參與編輯工作?】
宋言看完,指尖在便條上輕點兩下,又寫下一行字:
【你的眼光很準。《雨中的書店》那篇,當初編輯部有爭議,是我力排眾議選上的。】
林夏驚訝地看向他,宋言卻已轉頭參與討論:“散文板塊可以設置‘轉角風景’,小說板塊做‘轉角相遇’...”
討論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最終確定了各欄目的分工。林夏意外地被分配負責詩歌欄目的初選,這個決定是宋言提議的。
“林夏同學剛來,對大家的作品不熟悉,反而能更客觀地評判質量。”
這個理由讓人無法反駁。
散會後,大家陸續離開。林夏收拾東西時,發現宋言給她點了一杯拿鐵。
“算是歡迎禮物。”他說,聲音很輕。
林夏道謝後接過,暖意從杯壁傳到掌心。
“你怎麼回去?”宋言問。
“坐公交車。”
“我正好要去車站那邊的書店,一起走吧。”
九月的傍晚,微風帶著涼意。兩人並肩走在鋪滿落葉的人行道上,一時無話。林夏小口喝著拿鐵,奶泡沾在唇上,她下意識地舔掉,注意到宋言的目光微微閃動。
“你為什麼力排眾議選我的那篇作文?”她終於問出憋了一下午的問題。
宋言放慢腳步:“因為真實。太多學生寫作時在模仿成年人的口吻,但你的文字裡還能聽到十六歲的聲音。”
林夏怔住了。這是她聽過最特彆的評價。
“謝謝。”她輕聲說,“那...你為什麼喜歡寫作?”
宋言沉默片刻,目光望向遠處:“因為我有很多說不出口的話,隻能寫下來。”
這個回答讓林夏感到意外。在她看來,宋言雖然話不多,但每次發言都條理清晰,不像是表達困難的人。
快到車站時,宋言突然在一家書店前停下:“我要進去找幾本參考書,你要一起嗎?”
林夏看了眼時間,點點頭。
書店不大,但書目精選,空氣裡彌漫著紙墨特有的香氣。宋言顯然對這裡很熟悉,徑直走向最裡麵的書架。林夏在文學區流連,指尖拂過書脊,忽然在一本詩集前停下。
《寂靜的旋律》,作者署名“宋辭”。
她抽出書翻開,扉頁上有作者的親筆簽名,字跡與她見過的宋言的筆記極為相似。
“那是我父親。”宋言不知何時出現在她身後,“他生前出版的唯一一本詩集。”
林夏手一抖,書差點掉在地上。“生前?”
“我小學時他因病去世了。”宋言平靜地說,接過那本詩集,“這本書現在很難找到了,店主是我父親的老友,所以一直保留著幾本。”
林夏不知該說什麼好,隻能低聲道:“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