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找幾本參考資料。”蘇晴的視線落在宋言手中的圖書館借閱卡上,“你父親生前留下的那些筆記,你整理得怎麼樣了?作協打算明年出版他的全集,需要那些資料。”
“還在整理中。”宋言的回答簡短而克製。
“如果需要幫助,隨時聯係我。”蘇晴遞出一張名片,“畢竟,我是最了解他作品的人之一,不是嗎?”
宋言接過名片,沒有說話。
蘇晴轉向林夏,笑容溫和卻帶著距離:“林同學是吧?我讀過你在雜誌上發表的作品,很有潛力。不過,要成為真正的作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句看似鼓勵的話中藏著不易察覺的鋒芒。林夏禮貌地點頭:“謝謝蘇老師指點。”
蘇晴離開後,氣氛明顯沉悶下來。
“她讓你不舒服了?”林夏輕聲問。
宋言搖搖頭,又點點頭:“不隻是她,是整個這件事。父親的全集出版...我本該高興的,但總覺得有些不安。”
“為什麼?”
他們沿著校園的小徑慢慢走著,初春的夕陽將他們的影子拉長。
“父親去世前,正在創作一組新的詩作,風格與以往完全不同。但那組詩的手稿在他去世後不見了。”宋言的聲音很低,“蘇老師一直說父親沒有完成那組詩,但我清楚地記得,父親去世前一周,親口告訴我詩已經完成了。”
林夏若有所思:“所以你懷疑...”
“我沒有任何證據。”他打斷她,“也許隻是我多心了。”
走到分岔路口,宋言從書包裡拿出一個文件夾:“這是父親部分未發表的詩稿,我想請你幫我看看。你的眼光很準,也許能發現一些我忽略的東西。”
林夏接過文件夾,感覺手中沉甸甸的。這不是普通的禮物,而是他毫無保留的信任。
回到家,她小心地打開文件夾。裡麵的詩稿有些是整齊眷抄的,有些則是隨手記在便簽或筆記本紙頁上,字跡時而工整,時而潦草,能看出詩人在不同心境下的創作狀態。
有一首題為《影》的詩引起了她的注意:
「光越亮,影越深。
他們說這是自然之理。
可我寧願留在陰影裡,
守護那些光不願照見的真實。」
這首詩的風格確實與宋辭已發表的作品有所不同,更加隱晦,甚至帶著一絲掙紮。林夏在詩句旁輕輕貼了一張便簽,寫下自己的感受。
窗外,新月如鉤,掛在初春的夜空中。她拿起手機,給宋言發了一條信息:
「詩稿讀完了。特彆是《影》,很特彆。」
他很快回複:
「那是我父親去世前最後寫的幾首之一。」
林夏望著窗外的新月,心中湧起一股說不清的不安。那個月光黯淡的夜晚,仿佛有什麼在陰影中悄然萌動,等待著破土而出的時機。